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民俗 > 正文

七夕:从女儿节到中国情人节的文化重构 (2)

首先,晋代的葛洪所写的《跋》中,说他自己从刘歆的《汉书》初稿百卷里抄了一些班固的《汉书》中没有的东西,来裨补《汉书》的缺失疏漏,这样来看,书中的文字出于刘歆之手。

但是近代鲁迅等人认为,是葛洪杂抄汉魏百家短书而成,故称是刘歆所著来提升自己的名望,但这一卷书确实是西汉史料。

而清代的很多学者认为,葛洪著述甚丰,没有必要这么做。

但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此书确实是汉代史料编集而成。这样,西汉宫廷穿七孔针乞巧的风俗也可以肯定。

七夕:从女儿节到中国情人节的文化重构

那七孔针又是什么?一个针上有七个孔吗?并不是,七孔主要是指针的排列方式,7根针排列起来为7孔。

乞巧使用的针主要由金、银或黄铜所做,对月穿针而月光微弱,针孔细小又七孔排列,微风徐来,而线又飘忽不定,难度很大,所以一旦有人成功,同她一起乞巧的所有姐妹都会欢呼雀跃。穿七孔针属于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在汉代开始,流传于后世。

七夕:从女儿节到中国情人节的文化重构

那问题又来了,宫廷里是这么一套乞巧的办法,那民间和其他地方呢?这是我们看文献,所谓彩女就是宫女,都来自民间,又成群生活,所以会把民间的七夕乞巧的风俗带到宫中,民间的七夕节,侧重于牵牛织女相会,但在忌讳和规程无数深宫,不会举办以此为主题的活动,于是七夕就变成了一个赛女红手艺,做小玩意儿的节日,贵族之家也效仿宫廷,遂成风俗。

东汉中期《四民月令》中记载:“七月七日作麴(即酒曲)...暴经书及衣裳。”这也体现了民间七夕节同农民生活周期的关系。

时间来到南北朝,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写道:“沿风被弱缕,迎辉贯玄针。”由此可见,南朝皇家内的七夕节和西汉时相似。但是前者位于开襟楼,后者“迎风”,也就是在露天的环境中,带有民间色彩。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闲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南朝梁时乞巧的风俗得到进一步发展,在院中摆放瓜果,实际上还摆放着鲜花,酒水,菜肴,面点等来祀织女,也可以看出来七夕是全家欢聚的节日。其中以蜘蛛结网为符应,俗称应巧,蜘蛛结出的网越密,则预示着乞巧的姑娘手艺越好。

唐代乞巧的风俗更甚。

盛唐代人祖咏《七夕》云: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权德舆五律《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中说;“羡此婴儿辈,欢呼彻曙闻。”婴儿辈指小辈。诗中写到少女和已婚配妇女也都参与乞巧活动,吵吵嚷嚷,为得到乞巧中的吉象而欢呼。

杜甫在《牛郎织女》中也写到:“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上至达官之家,下至布衣百姓,都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过七夕节。儿童奔走于街市,热闹非凡。

七夕:从女儿节到中国情人节的文化重构

宋代以后民间的乞巧活动更为丰富,对牛郎织女的传说进一步详细记载,增加了喜鹊因架桥被踩秃了头的情节,又增加了乞巧市,专门卖乞巧所需的物品,出现了乞巧楼、乞巧棚、卖花爪,巧果等应节食品,更加红火热闹。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谁是三国真隐士?他若第二无人第一

    谁是三国真隐士?他若第二无人第一

    盛代无隐者,乱世多隐士。历史上,乱世三国是知识分子隐居较盛的时期。比如诸葛亮,自号卧龙先生,有隐居经历。不过先生是不是“货真价实”的隐士,恐怕两说。他是嘴里说要做隐士,但身在南阳,眼睛紧紧盯着外头,随时都希望有人来请。先生还把自己与古代的领导人相比,编成歌曲四处传播。茅庐三顾之后出山了。实际“三顾”都算勉强,因为没有见面,存在变数。说不定“两顾”就答应了呢。这就是“赝品”隐士。纵观当时天下,只有一人,是主观上想做隐士,客观上成就了隐士的理想,并一直保持隐士的状态至死。这个人就是北海郡朱虚县(含安丘一部)的管仲后裔管宁是也。

    2023-06-26 11:28 隐士 管仲后裔 管宁
    古人的扇子都是用来扇风纳凉的?其功用不可小觑!

    古人的扇子都是用来扇风纳凉的?其功用不可小觑!

    炎炎夏日,何以消暑?汉代《春秋繁露》说,当“以扇逐暑”。如此看来,扇子在中国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2023-06-25 13:50 古人 扇子 功用
    古代学子们如何庆祝自己的毕业季?看完羡慕了吧

    古代学子们如何庆祝自己的毕业季?看完羡慕了吧

    无论古今,学子们毕业都充满着仪式感与庄重感。中国古代的学子如何才能称得上“毕业”?古代是否拥有像今天的学生那样严格、固定的学制和毕业期限?古今的毕业礼有何异同?一起来看。

    2023-06-19 10:05 古代学子 毕业季
    除了耳熟能详的徐霞客,中国古代大旅行家还有他们

    除了耳熟能详的徐霞客,中国古代大旅行家还有他们

    在中国历史记载中,最为悠久的“旅行者”,无疑要数大禹。作为一位神话纪元的“圣王”,大禹不再仅仅像他之前的圣王那般率领族人迁徙或率军征战,而是带领民众疏导黄河流域泛滥的大洪水,在如今的中华大地上也留存下远超尧舜的古迹点位与相关治水传说。从山西陕西两省间的黄河两岸到浙江北部的会稽山,以至于战国时期诞生的我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禹贡》,便以“禹”冠名,我们也更容易听到“禹迹”的传说,而非“尧迹”“舜迹”。

    2023-06-15 10:30 中国古代 大旅行家
    康熙南巡的差旅费,江宁织造曹寅家买了多少单?

    康熙南巡的差旅费,江宁织造曹寅家买了多少单?

    清朝体制规定,皇帝出巡,方圆百里的官员必须前来接驾,这当然也是官员在皇帝面前表功的机会。1699年,41岁的曹寅迎来了机会。这是康熙的第三次南巡,这是一次盛大的出巡。此次康熙出巡,带了皇太后和七个皇子,在苏州待了六天,在杭州、江宁各一周,康熙全程都很安心、闲适。

    2023-06-14 10:21 康熙南巡
    古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些“蒙书”值得参考!

    古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些“蒙书”值得参考!

    我国自古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古人提出“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观点,倡导在一个人年幼时即培养其纯正的品质。古代教育儿童的“蒙书”洋洋大观,在使儿童识字、掌握读写技巧、获得文史常识的同时,也使其见贤思齐,涵养美德。

    2023-06-12 10:06 涵养美德 文史常识
    宋人心中的“斗茶神器”!每只建盏都是孤品

    宋人心中的“斗茶神器”!每只建盏都是孤品

    宋人喜爱斗茶,所谓斗茶,就是用点茶的方式,评判茶和茶汤的质量

    2023-06-02 11:21 宋人 斗茶 建盏
    儿童节,跟着“千岁宝宝”们嗨起来!

    儿童节,跟着“千岁宝宝”们嗨起来!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无论你多大,都希望你能拥有像这些文物一样的童真

    2023-06-01 13:38 儿童节 博物馆 文物
    不起眼的“柘皋之战”,如何奠定南宋百年国运?

    不起眼的“柘皋之战”,如何奠定南宋百年国运?

    南宋建立初期,为了立国,曾与北方的金及其扶植的伪齐激战无数,其中如郾城大捷、朱仙镇之战等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被小说传奇大肆渲染(如朱仙镇“岳家军八百破十万”等),岳飞和韩世忠等名将及其统领的军队,也广为后人熟知。

    2023-05-31 14:26 柘皋之战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