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守艺短视频 > 正文

戏曲行话(1)

(责任编辑:马玉秀)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故宫怪画《蜂虎》,300年来争议不断

    故宫怪画《蜂虎》,300年来争议不断

    故宫怪画《蜂虎》是清朝乾隆年间画家华嵒所创作的一幅画作。这幅画的主题是一只头像马蜂的老虎,形象十分奇特,给人一种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

    2023-03-20 10:33 故宫怪画 蜂虎 中国传统文化
    辟邪、添富贵、治病……古人扎耳洞为哪般?

    辟邪、添富贵、治病……古人扎耳洞为哪般?

    古人管扎耳洞叫“穿耳”。穿耳戴耳饰的习俗起源甚早,早在夏代乃至更早之前的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戴耳饰了。起初,男女都扎耳洞。周代往后,穿耳的人大都是女子。

    2023-03-20 09:54 古人扎耳洞 穿耳 辟邪
    古人踏青有哪些花样儿?这些古画告诉你

    古人踏青有哪些花样儿?这些古画告诉你

    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又到一年踏青春游时。古代的文人雅士或骑行、或徒步,畅游青山绿水,亲近大自然。唐代诗人韦庄有诗曰:“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2023-03-16 12:26 古画 古人 踏青
    在演义与正史中,三国的兵器长啥样?

    在演义与正史中,三国的兵器长啥样?

    《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名著,里面描写的各种兵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赵云的青冈剑,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吕布的方天戟等。但在真实的三国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兵器真的存在吗?

    2023-03-15 10:15 三国演义 兵器
    没有“拼音”的古代,人们如何“认字读音”的?

    没有“拼音”的古代,人们如何“认字读音”的?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通过字典或是词典查一查它的拼音,我们就知道该怎么读了。那么古代没有汉语拼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有什么方法呢?

    2023-03-14 09:53 汉字的发音 譬况法 读若法 直音法 反切法
    大唐男人装,哪款人气最高?

    大唐男人装,哪款人气最高?

    唐人柳诞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身为负责大都市洛阳治安的官员,竟然会因为穿衣问题而招来一顿毒打。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的《通典》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在唐高宗年间的某一天夜里,负责城市治安的洛阳尉柳诞上街巡逻,这本是职责所在,没想到柳诞却被自己的部属拦住去路。唐代宵禁制度严格,无论城市多繁华,黄昏之后皆会陷入一片死寂,街上只有巡逻的衙役。这帮衙役将柳诞当成了违反宵禁的街溜子,抓住后二话不说,直接暴力执法,将柳诞一顿痛殴。

    2023-03-13 09:40 唐代 男子服饰
    那些你不知道的中国传统社会日常社交礼仪

    那些你不知道的中国传统社会日常社交礼仪

    传统中国是礼俗大国,古人待人接物、社交往来等过程中也都遵循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礼仪规范和风俗习惯,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社交礼仪。社交礼也就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互动中的礼仪规范和风俗习惯,关系到社会成员在相见、相识、往来等一系列交际场合所遵行的行为准则和文化观念,是交际双方能够和谐顺利交往的重要开端。同时,社交礼伴随着社会历史变迁而传承演变,不断进行着自身的文化调整,以适应当时社会文化的需要,并深刻影响着传统社会乃至现代社会的社交形态和文化观念。

    2023-03-10 10:44 中国传统 社交礼仪
    古人的脑洞有多大?《山海经》告诉你

    古人的脑洞有多大?《山海经》告诉你

    东晋大文豪陶渊明有一组《读山海经》诗,其中第一首提到:“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里的《周王传》指的是《穆天子传》,是先秦时期讲述周穆王西行的一部志怪小说;而《山海图》说的就是《山海经》之图像。诗人时而泛读《穆天子传》,时而浏览《山海经图》,觉得自己在俯仰之际,宇宙已全在视角之内,内心不禁感慨,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愉快的呢!

    2023-03-08 11:10 山海经 神怪图像
    1400年前能吃上炒鸡蛋的是什么人家?

    1400年前能吃上炒鸡蛋的是什么人家?

    近日,“1400年多前的炒鸡蛋”登上热搜,古今菜式的联通让人讶异。提起炒鸡蛋,国人最熟知的当属西红柿炒鸡蛋。有意思的是,西红柿与鸡蛋的历史远不如炒鸡蛋历史悠久,西红柿与鸡蛋在饭桌上的相遇跨越古今,中间隔了千余年。

    2023-03-07 10:06 齐民要术 1400年前 炒鸡蛋
    你知道《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的原型是谁吗?

    你知道《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的原型是谁吗?

    在《西游记》研究中,关于猪八戒形象来源问题的探讨,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值得注意:一种观点以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为基础,认为猪八戒来自印度佛经故事中的“金色猪”;另一种观点是以明代吴承恩《西游记》小说为基础,认为猪八戒源于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河伯”。这两种观点各有所据,各有其理,但无论哪一说,同时置于杂剧《西游记》和小说《西游记》中,都不能得到通证。像某些学者认定孙悟空为无支祁与哈奴曼二者兼而有之的“混血猴”那样,认定猪八戒为金色猪与河伯(封豕)二者兼而有之的“混血猪”,又明显不符合杂剧与小说中猪八戒的具体形象。两种观点孰是孰非,二者的关系如何看待,值得我们进一步讨论。

    2023-03-06 10:06 西游记 猪八戒形象 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