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产经频道首页 > 企业 > 正文

大厂高P跳槽中小企业,为何不欢而散?

在阿里巴巴的一个离职员工群里,大家正在讨论一个数字:34万。这是一个刚刚加入离职群的员工工号,一些离开阿里六七年的人感到不可思议,"居然已经有34万了人了",他们感叹道。

不止阿里,过去几年,字节跳动、美团这样的头部企业都在飞速扩招。他们在短短几年就招满了10万人。但随着互联网红利逐渐枯竭,互联网公司开始"降本增效"。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显示,阿里过去一年少了近2万人,腾讯减少了4335人,而其他并未公布数据的大厂情况也并没有好多少。

大厂拥有令人羡慕的薪酬待遇,腾讯的人均工资前年已经达到了8万多。但能拿到这个数的,其实这也只是少数,大部分互联网员工们并没有实现财富自由,依然面对经济上的压力。再就业,是他们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选择。

如今,跳槽到另一家大厂,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于是他们中的一批人选择退而求其次,大厂的背景和履历,成为了他们跳槽中小厂的敲门砖。

但世界上并不存在一套万能法则,那些在大厂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到了中小厂可能并不适用。譬如,中小厂手里的资金有限,很多业务并没有太多的试错空间,能省则省,而大厂则有更多的创新、试错空间。

事实上,那些来到中小厂做高管的大厂员工,大部分也并未达到阿里P8的年薪百万,从管理能力上来看,可能还略逊一筹。一些高薪挖来的大厂"高P"和中小厂的创始团队,形成了一种错配,最终不欢而散。

满心期待的开始

李铭所在的公司最近迎来了一位大厂背景的新任 CTO,他满心期待——头顶着国内 TOP 10 高校博士、阿里 P7 的光环,怎么看都是一位实力雄厚的领导。当这位 CTO 西装革履亮相时,和公司以前在穿着上略显随性的 CTO 们形成了很大反差。

"和以前的CTO确实不一样",李铭感觉。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行业头部企业,互联网化程度并不高,也并非靠互联网部门盈利,但公司希望转型,提高互联网化程度,于是从阿里招来了一个CTO。

公司很务实,没有为新来的CTO举办盛大的欢迎仪式,没有切蛋糕,但大部分员工还是很期待新CTO带来新气象。

一开始,这位新CTO确实像所有人期待的那样,对公司技术线的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且改革了奖励制度,比如公司原本只提供半个月的年终奖,而新CTO为技术线的员工们申请到了两个月的年终奖。不过,他们之中只有少数的绩效优秀者可以获得如此丰厚的年终奖。

这些改革方法一开始赢得了员工们的好感,李铭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他的好感很快被消耗掉了。

"公司新增了OKR制度,如果你提的要求难度不高,领导就会让你重新提,提了之后工作量就多一倍",李铭表示。但这只是开始,公司莫名其妙多了很多会议,尤其是晚上。

互联网大厂们喜欢定高目标。一位互联网大厂业务线的负责人告诉Tech星球,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那几年,分析团队会给出调研结果,但他们定的目标最终是调研结果的2倍或者3倍,这样方便在内部抢资源。

可小公司们资源有限,他们并不适应这样的打法。

大多数管理者都想要培养自己的团队,他们希望原公司自己团队的核心成员也可以跟随着一起进入新的企业,这样可以减少磨合时间。

李铭公司的新CTO也招来了很多自己以前的下属,这并不意外。但让李铭们感到不满的是,他们抢占了其他人的职位,因为小公司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存在冗余。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

    产业研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