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生活在贾府,女子们如何体面穿衣? (2)

黛玉的大红鹤氅里絮着白狐狸皮草,头上戴着雪帽,脚下穿着红香羊皮小靴,皮裘将瘦弱的身躯包裹得严严实实。明清时期,世人喜欢用动物皮草制作御寒外衣,或是直接做成披袄,或是用作里衬。根据裘皮材料不同,衣服的价格也不同。貂皮、纯白狐狸腋下皮、银鼠皮最为昂贵,刚出生没多久的羔羊皮也价格不菲,老羊皮、猪皮、狗皮等则比较廉价,一般为底层劳动人民使用。在珍稀料子制作的衣服内加皮草衬里,成为清代一种风尚,尤其是在清代宫廷中颇受欢迎。故宫博物院就曾藏有多件缝制着羊皮、鼠皮里衬的氅衣,十分保暖,外表看去又不笨重。当然,在物质文明发达的现在,能够代替皮草的御寒衣物愈来愈多,更加物美价廉,无论是出于实用效果还是环保意愿,当代人大可不必过度追求动物皮草带来的奢华与温暖。

生活在贾府,女子们如何体面穿衣?

王熙凤(邓婕饰),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原著中王熙凤常戴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石青色袄。电视剧对王熙凤服饰的还原虽略有欠缺,但这套装扮依然很能衬托出其贵气逼人的形象

第四十九回中,史湘云的衣装也格外亮眼,她原本就生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这些词语宛如形容一位高挑英朗、四肢纤长的男子。此时她“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子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贾母给湘云的褂子十分保暖,“发烧”一词形容衣服里外两层都是裘皮。湘云头上的昭君套,在明代又被称作“卧兔儿”,是一种用动物毛制作的头套,它没有帽顶,使用时与头箍一起围在额上。中晚明时期,头箍是女性最喜爱的头饰之一,无论是成亲少妇,还是年少受宠女童,头上都少不得头箍。在今人看来,妇女头佩戴箍大抵不甚好看,有种“媒婆”的既视感,这种印象来自于戏曲形象,不过,在明清时期,头箍非常受汉族青年女子喜爱。寒冬已至,妇人们又以动物皮毛制作头箍,于是便有了“昭君套”的流行,《燕都杂咏》中提及“冬月闺中以貂皮覆额,名‘昭君套’”。之所以用“昭君”之名称呼,或许是因为这种头饰颇具北方民族风情。《红楼梦》中,不只史湘云戴过昭君套,王熙凤也时常佩戴这款额饰,凤姐初见刘姥姥时,头上便戴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一派贵气逼人的模样。湘云此时还围着貂鼠风领,风领是一种围脖,晚明宦官刘若愚于《酌中志》记载:“凡二十四衙门内官内使人等,则止许戴绒紵围脖,似风领而紧小焉。”可见,风领比一般围脖尺寸更为宽大。

史湘云穿着毛茸茸的皮草,佩戴着皮毛制成的昭君套、风领,整个装束也算得上颇具塞外风情,她将褂子一脱,里面的装扮更为奇特,使黛玉直接喊她“孙行者”:

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彩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麂皮小靴……

明代的褶子多为长款男装,到了清代,褶子多指戏曲当中的服饰。史湘云里面穿了一件短褶子,外面穿了短袄,这件短袄也很有意思。“靠色三镶领袖”指的是袖口和领口边缘有三道镶边,“窄裉”说的是衣服腋下及腰身做得窄小修身,这件短袄上绣五彩绣龙,里面有银鼠皮衬里,腰间系着宫绦,脚下也穿着靴子。与前文中发烧褂子搭配,既算得上混搭风奇装异服,也说得上具有北方草原民族风格。随即,黛玉就笑她“故意妆出个小骚鞑子样儿”。

聊到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即明清之际,在社会上流行的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女装。清朝入主中原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但也有“男从女不从”的说法,即汉族男子要换满人衣装,剃满人发型,汉人女子则可以依旧保留自己本民族的服饰,究其根源,在于女子活动范围主要在自家宅院,与社会生活这个大“前台”缘分淡薄,故而可以不划入服饰管辖范围。因此,清代初年,汉族女子的服饰与明末风格十分接近,依旧沿着明代女装的演化方向徐徐前进。随着清朝享国日久,汉人的衣装也逐渐受到满人服饰的影响,将部分清朝元素纳入体系之内,故而在清朝末年,女装的风格已与清初大不相同。《红楼梦》有意模糊时代背景,但故事中,无论是太太媳妇、未嫁姑娘、还是普通丫鬟,衣装皆为汉式装束。对于黛玉、宝钗等裙钗而言,史湘云这一身融入胡风元素的打扮,的确算是“非主流”了。

贾府丫鬟也有工作制服?

除了一众姑娘媳妇外,贾府还生活着许多如花妙龄的年轻丫鬟,她们有的风流灵巧模样漂亮,有的举足轻重不输主子,有的却压根没机会在主角面前露脸。《红楼梦》对女子服饰装扮的叙述并不算多,但也依旧为这些俏丽快活的姑娘们留下文字,一些较为重要的丫鬟,比如鸳鸯、袭人等,都获得了几处详细的服装描写。

若说贾府的丫鬟也有工作制服,那便是青色背心。第二十四回写鸳鸯的打扮:“回头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第二十六回写袭人:“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第五十七回写紫鹃:“一面见他穿着弹墨绫薄绵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尽管许多古代盛行一时的服饰名词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背心”一词,诸位读者应该十分熟悉,直至现在,我们的衣装中依旧存在着背心这种形制。在明代,背心和男装中的搭护类似,指的是一种半袖衫。明人王圻父子在《三才图会》中写道:“半臂,俗名搭护,文名背心。”到了清代,背心一词与女子衣装中的比甲合流,成为一种半袖或者无袖的衣装。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胡大姑》中写道:“视之,不甚修长;衣绛红,外袭雪花比甲。”在此,何垠做注曰:“比甲,半臂也,俗呼背心。”长款的背心被穿在各式各样的袄子之外,腰间再束一条汗巾,贾府的丫鬟们的打扮倒算干净利落。

至于为何鸳鸯、袭人等侍女的背心,皆以青色为主,这便涉及青色的特殊属性。在古代,青色衣装是仆从的象征。《晋书·孝怀帝纪》记载:“刘聪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侍中庾珉号哭,聪恶之。”西晋被灭后,刘聪曾命被俘的晋怀帝青衣行酒,即穿着奴仆的青色衣装,提着酒壶为大家斟酒,这一行为乃是莫大的羞辱,引得晋国降臣庾珉放声大哭。庾珉的悲伤使得刘聪十分厌恶,也为努力苟活的晋怀帝司马炽引来了杀身之祸。南宋洪迈的志怪集《夷坚志》云:“闻剥啄叩户者,启尔视之,一青衣丫鬟,音韵楚楚。”可见青衣成了丫鬟的标志性服饰。到明代,青色依旧被视作奴仆的代表,《明宣宗行乐图》中的底层宦官,就多有穿绿色、蓝色衣装的。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写白娘子的故事,提到婢女青青(即小青)的打扮:“这妇人肩下一个丫鬟,身上穿着青衣服,头上一双角髻,戴两条大红头须,插着两件首饰。”青衣在明清两代本就是奴仆的标志性穿搭,因此《红楼梦》中的丫鬟着青衣背心,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生活在贾府,女子们如何体面穿衣?

根据原著第五十一回中描写袭人奔丧时所穿的服饰推测绘图。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

生活在贾府,女子们如何体面穿衣?

根据原著第二十四回描写鸳鸯服饰推测绘图。鸳鸯身穿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长相思》中的相柳与神话形象反差有多大?

    《长相思》中的相柳与神话形象反差有多大?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古往今来,从古罗马到古埃及,从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到北欧海域的维京人,语言、文化、社会形式迥异的各个民族和国家,都一代代流传着属于自己的精奇志异。似乎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神秘力量和魔法生物的幻想和探索是不分东西南北、无论古今中外都能参与的共同话题。

    2023-08-29 09:45 九头蛇相柳 神话形象 山海经
    它,影响了三国史上这场关键战役

    它,影响了三国史上这场关键战役

    三国史上这场关键战役尘埃落定.在风云诡谲的三国战场,弩机的出现影响了战争走势

    2023-08-28 10:18 三国战场 弩机
    为什么唐诗里面酒多,而宋词里面茶多呢?

    为什么唐诗里面酒多,而宋词里面茶多呢?

    茶和酒是中国人最常饮用的饮品,纵观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也处处弥漫散发着幽幽酒香与茶香。尤其唐诗和宋词,更是与酒和茶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

    2023-08-25 11:33 唐诗 宋词 茶文化 酒文化
    不走寻常路!古时男女传情所送礼物好别致

    不走寻常路!古时男女传情所送礼物好别致

    今日七夕——中国人的情人节。牛郎会织女,送啥礼物表心意是个问题:送红包略俗,送花不实用,有没有既浪漫又贴心的好物件?

    2023-08-22 11:48 古时 男女传情礼物
    喜、怒、哀、乐……屋檐上怎么会有那么多表情包?

    喜、怒、哀、乐……屋檐上怎么会有那么多表情包?

    眉、眼、口、鼻齐全脸蛋圆圆毛发茂盛表情或喜或悲或怒或哀它们是谁?有什么故事?喜怒哀乐表情各不相同它们是谁?浓眉大眼拥有显眼的三角鼻和苹果肌修剪得极为整齐的“八”字胡子下面嘴巴紧闭再

    2023-08-21 09:23 屋檐 表情包
    没有飘柔和潘婷的古人,是怎么洗发护发的?

    没有飘柔和潘婷的古人,是怎么洗发护发的?

    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自己的头发,在古代就流传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的说法,可见古人将头发视为身体的一部分,极其珍视。那么古人没有现代洗发护发美发的条件和技术,是怎样洁净保养头发的呢?

    2023-08-17 10:54 古人 洗发护发
    关于殷商王朝的10个知识点,你不可不知!

    关于殷商王朝的10个知识点,你不可不知!

    一部热映的“封神”电影,将殷商王朝推入我们视野。谈及唐宋明清,我们自觉亲近,可提起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似乎总因格外久远而烟雾缭绕的。

    2023-08-16 15:12 殷商王朝
    这里远古时期就制盐了!看各色调味品是如何登场的

    这里远古时期就制盐了!看各色调味品是如何登场的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是这几种日常生活用品必是每天首先要操心打理的。七件事中,有三件是调味品,即盐、酱、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盐乃百味之首,菜、汤、粥等食物,在没加盐的时候,味道寡淡,难以下咽。一旦加入盐,味道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美味异常。精明的巴渝先民,很早就使用盐作调味品对食物进行调味。

    2023-08-15 10:40 远古时期 制盐 调味品
    在洋溢着酒精与豪情的时代,看李白、杜甫的舍与得

    在洋溢着酒精与豪情的时代,看李白、杜甫的舍与得

    当年深秋,34岁的杜甫与45岁的李白经历了去年畅游梁宋后的暂短分别,再次相遇于鲁郡东石门(今山东曲阜)。两位诗人度过了一段“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日子,在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留下了登临歌咏的足迹。潇洒之余,杜甫隐隐担忧:人生除了诗和远方,难道就没有其他追求了吗?

    2023-08-14 10:38 李白 杜甫
    龙门石窟中唯一一品阳刻的造像记长这样

    龙门石窟中唯一一品阳刻的造像记长这样

    所谓“造像记”就是指在石窟、像龛等营建和雕凿时留下的题记是一种“图文并茂”的雕刻艺术素有“古碑林”之称的龙门石窟有造像题记2890余块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从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中精

    2023-08-11 13:02 龙门石窟 品阳刻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