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这里远古时期就制盐了!看各色调味品是如何登场的

盐业领先有滋有味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是这几种日常生活用品必是每天首先要操心打理的。七件事中,有三件是调味品,即盐、酱、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盐乃百味之首,菜、汤、粥等食物,在没加盐的时候,味道寡淡,难以下咽。一旦加入盐,味道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美味异常。精明的巴渝先民,很早就使用盐作调味品对食物进行调味。

巴渝是四川盆地盐业的发源地,先于川西。在重庆,民间至今仍呼盐为盐巴,反映出盐与巴人古老的渊源。重庆盐业在巴国时已有相当基础,巴王向民众征收的18种纳贡物中,就包括了盐。①

早在秦汉时期,史籍中就有了关于巴渝产盐的记载。在巫山县,汉代就设置有盐务官员:“巫,夷水东至夷道入江,过郡二,行五百四十里。有盐官。”②“汉永平七年(64年),尝引此泉于巫山,以铁牢盆盛之。”③云阳县古称朐忍县,“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小亦如拳,煮之,水竭盐成。”④临江县(今忠县):“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家亦有盐井。”⑤

这里远古时期就制盐了!看各色调味品是如何登场的

重庆彭水县郁山盐泉,千年长流

南北朝时云阳盐井达120所,唐代在今巫山大昌镇设大昌监,为全国十大盐监之一。⑥宋代在今巫溪设大宁监,大昌镇亦归大宁监管辖,岁盐额105万斤。⑦到清代,重庆盐业集中在渝东,今云阳、巫山大昌、巫溪、开县、忠县、万州区、彭水郁山镇等地盐业长盛不衰。

这里远古时期就制盐了!看各色调味品是如何登场的

重庆巫溪县宁厂古镇,远古时期就开始制盐

有盐在手,巴渝地区食谱大为改观,腌制泡菜盐菜、制作盐蛋干肉、烹饪烤鱼烤虾、炖汤烧肉,无所不用。先民的伙食,登上一个新台阶。

这里远古时期就制盐了!看各色调味品是如何登场的

成品盐交易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翰林院为何成为大明官员进步的快车道?

    翰林院为何成为大明官员进步的快车道?

    翰林院是“为国储才”。“储”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在较长时间内,在朝廷有意识地培养下,通过接触顶级信息、人才、事务,并静下来思考、学习、锻炼、交流等,避免因沉沦琐碎事务而失去宏观能力,保持战略视野;第二层则还是以使用为目的,翰林院是清流部门,但不是为培养清流而存在,道德文章、圣人古训是面,经国天下、谋划布局才是里。

    2023-09-15 10:59 翰林院 大明官员
    走进故宫博物院茶文化特展 开启一场文化“茶”旅

    走进故宫博物院茶文化特展 开启一场文化“茶”旅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于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故宫博物院近期举办“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以展览形式,展现茶史之厚重,茶道之精深,古今茶事之丰富。

    2023-09-14 09:55 故宫博物 院茶文化特展
    咸丰皇帝是如何处置“戊午科场案”的?

    咸丰皇帝是如何处置“戊午科场案”的?

    发生于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对年轻的咸丰皇帝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面对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科场舞弊案件,他的想法和行动无疑会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戊午科场案”入手,梳理并总结出咸丰皇帝的处置措施,有利于客观、深入地了解咸丰其人,进而对晚清的科场和政治腐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

    2023-09-13 09:43 咸丰皇帝 戊午科场案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历史上,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态度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从当时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接收学生、传授学问。司马迁曾描述了孔子一生收徒授业的奋斗情况:“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就是孔子门下三千徒相立、七十二贤人的情形。

    2023-09-11 10:53 孔子 收徒授业 孔门弟子
    卖炊饼的武大郎一天能挣多少钱

    卖炊饼的武大郎一天能挣多少钱

    一个沿街挑担卖饼的,能在“县中心”住独院两层小楼,还养得起漂亮妻子当全职太太。这人是谁?说他是卖炊饼的武大郎,是不是也没什么问题。武大郎(宋文华饰)卖炊饼。

    2023-09-08 13:43 卖炊饼 武大郎
    “国博”中央厅的“头条”,竟然是它!

    “国博”中央厅的“头条”,竟然是它!

    西大厅的中间部分被称为中央厅,国博的重要仪式都在这里举办。站在这里,最令人无法忽视的就是作为大厅背景的巨型花岗岩浮雕“愚公移山”:几名高大健硕的壮年男子,顶天立地,手持钉耙奋力挥向大地;他们姿势表情不一,或呐喊或瞠目,或蹲踞或挺身,呈现出蓄雷霆之力蓬勃待发的动态美感,大有要撑破画面而出的气势。

    2023-09-07 11:24 国博 中央厅 花岗岩 浮雕 愚公移山
    古代公务员的父母去世,他为何被停职回家三年?

    古代公务员的父母去世,他为何被停职回家三年?

    丁忧,又称“丁艰”,是中国古代遭父母之丧的通称。最早在周朝就有“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恩之杀也”一说,后来又变成“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春秋战国之际,儒家重丧,提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足以当大事”的丧礼思想,由此形成了“丁忧”期间不婚娶、不宴饮、不作乐、不生子、不外游等一系列严格的丧俗行为规范。

    2023-09-05 13:35 古代 丧俗行为
    可叹又可爱!古代“显眼包”一个比一个“打眼”

    可叹又可爱!古代“显眼包”一个比一个“打眼”

    最近“显眼包”三个字活跃于各个网络平台上,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物件爱出风头,非常张扬,又有点丢人现眼。在被网友们广泛使用后,引人注目的“显眼包”可能是褒义,也可能是贬义,需要放到具体的情境下去理解。与此同时,不少网友还将暑期去各个博物馆打卡的有趣文物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并将其命名为“博物馆里的显眼包”,于是网络上关于“显眼包”的热度再次冲上热搜。这也不由得让现代人思考起一个问题:古代的“显眼包”们造作起来,究竟是什么样?

    2023-09-04 14:47 古代 显眼包
    古代孩子的开学装备来了解一下

    古代孩子的开学装备来了解一下

    开学了,不少学生家长正在给孩子准备开学装备,入学需要准备什么,对新生而言,书包、笔、笔袋、橡皮、尺子、涂改液等肯定少不了。不论古今,孩子入学都是家里的大事。那么古代的开学装备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3-09-01 10:18 古代 开学装备
    不看镜头的李鸿章,是懂摆拍的

    不看镜头的李鸿章,是懂摆拍的

    道光二十六年(1846),湖南名士周寿昌到广州游历时记下不少新鲜见闻,其中“最奇者”还要数“画小照”: 坐人平台上,东面置一镜,术人自日光中取影。和药少许,涂四周,用镜嵌之,不令泄气。有顷,须眉衣服毕见,神情酷肖,善画者不如。镜不破,影可长留也。取影必辰巳时,必天晴有日。

    2023-08-30 15:37 李鸿章 摆拍 摄影术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