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博览页面 > 正文

东方剑齿象一家三口,为何命丧同一地方?(3)

格兰阶(前排左)、翁文灏(前排右)在盐井沟与发掘人员留影。万州区博物馆供图

重庆现代考古的起点

在外国学者的目光聚焦万州盐井沟时,一大批中国学者也纷纷投身盐井沟化石的发掘与研究工作,与中国现代百年考古相伴同行,重庆百年现代考古发掘的序幕也由此拉开。盐井沟出土的古生物化石,数量之大、序列之完整、门类之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盐井沟以盛产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而享誉中外。

1922年至1923年,我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时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的翁文灏曾赴盐井沟考察。1934年和1936年,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周口店“龙骨山”3块“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贾兰坡,曾先后来到盐井沟,并采集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

1984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和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方其仁,组建三峡古人类考古队,首站就是考察盐井沟。1985年至1986年,黄万波和同事郑绍华研究员与重庆市自然博物馆联合在这里进行了一次短期发掘,获得大量珍贵标本,其中的一具大熊猫化石骨架在全世界同类标本中完整度最高。

三头剑齿象为何命丧同一地?

东方剑齿象化石的第二次被发掘,已是一个世纪之后的事情了。这还得从一名“化石迷”说起。

重庆市环保局辐射环境管理处调研员张建评,21世纪初偶然迷上古生物化石。2007年,他到盐井沟探险,找到当地村民姜元顺当向导。巧合的是,姜元顺的爷爷姜光灿曾参与过格兰阶博士的发掘工作。

姜元顺将张建评带到在两山之间的凹槽处,很快就找到了东方剑齿象骨骼化石。张建评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几乎不敢相信眼前之所见,白色的古生物骨骼化石已部分裸露出地表。他判断,这里隐藏着一根数倍甚至十倍于如今象牙大小的巨大象牙化石。张建评立刻联系万州文物保护部门,如此巨大的象牙化石,其价值不可估量,必须立即保护。就此,万州区博物馆会同重庆市自然博物馆,一场历时7天的抢救性发掘开始了。最终,一具完整、精美的东方剑齿象化石骨架被发掘出来。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没有飘柔和潘婷的古人,是怎么洗发护发的?

    没有飘柔和潘婷的古人,是怎么洗发护发的?

    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自己的头发,在古代就流传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的说法,可见古人将头发视为身体的一部分,极其珍视。那么古人没有现代洗发护发美发的条件和技术,是怎样洁净保养头发的呢?

    2023-08-17 10:54 古人 洗发护发
    关于殷商王朝的10个知识点,你不可不知!

    关于殷商王朝的10个知识点,你不可不知!

    一部热映的“封神”电影,将殷商王朝推入我们视野。谈及唐宋明清,我们自觉亲近,可提起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似乎总因格外久远而烟雾缭绕的。

    2023-08-16 15:12 殷商王朝
    这里远古时期就制盐了!看各色调味品是如何登场的

    这里远古时期就制盐了!看各色调味品是如何登场的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是这几种日常生活用品必是每天首先要操心打理的。七件事中,有三件是调味品,即盐、酱、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盐乃百味之首,菜、汤、粥等食物,在没加盐的时候,味道寡淡,难以下咽。一旦加入盐,味道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美味异常。精明的巴渝先民,很早就使用盐作调味品对食物进行调味。

    2023-08-15 10:40 远古时期 制盐 调味品
    在洋溢着酒精与豪情的时代,看李白、杜甫的舍与得

    在洋溢着酒精与豪情的时代,看李白、杜甫的舍与得

    当年深秋,34岁的杜甫与45岁的李白经历了去年畅游梁宋后的暂短分别,再次相遇于鲁郡东石门(今山东曲阜)。两位诗人度过了一段“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日子,在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留下了登临歌咏的足迹。潇洒之余,杜甫隐隐担忧:人生除了诗和远方,难道就没有其他追求了吗?

    2023-08-14 10:38 李白 杜甫
    龙门石窟中唯一一品阳刻的造像记长这样

    龙门石窟中唯一一品阳刻的造像记长这样

    所谓“造像记”就是指在石窟、像龛等营建和雕凿时留下的题记是一种“图文并茂”的雕刻艺术素有“古碑林”之称的龙门石窟有造像题记2890余块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从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中精

    2023-08-11 13:02 龙门石窟 品阳刻
    创造8个考古“第一”和“之最”这些青铜器太厉害

    创造8个考古“第一”和“之最”这些青铜器太厉害

    窖藏27件青铜器创造8个考古“第一”和“之最”

    2023-08-09 11:27 青铜 考古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人喜欢去哪儿避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人喜欢去哪儿避暑?

    大历三年(768)四月,飘零于江陵的诗圣杜甫卧病在床,于困苦中写下《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接连使用“炎海”“火云”来形容自己身处的环境,病榻之上仍渴望着“山阴野雪”,可见难耐的酷暑给诗圣带来的心理阴影之大。

    2023-08-08 10:33 古人 避暑
    精美的龙袍下,隐藏着怎样的精神世界?

    精美的龙袍下,隐藏着怎样的精神世界?

    皇帝,应该是中国漫长历史中受关注度最高的职业,因为皇帝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最高权力。皇帝穿的龙袍,便是构成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袍不是简单的一件衣服,而是整个皇权文化的高度浓缩。

    2023-08-07 15:23 龙袍 皇权文化
    打卡博物馆,众多“显眼包”里你最喜欢哪一个?

    打卡博物馆,众多“显眼包”里你最喜欢哪一个?

    你印象中的文物,长什么样?

    2023-08-03 10:35 博物馆 暑期文博游
    古代那些科举落榜生是怎样逆袭的?

    古代那些科举落榜生是怎样逆袭的?

    自科举制度创立之后,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平地青云,一直是古代士子们的最大追求,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而,由于历史上国家所招录的人才非常有限,而中选者凤毛麟角,落榜者数不胜数。不过,科举并非人生的唯一辉煌途径,历史上一些落榜牛人也是赫赫有名!

    2023-08-02 09:41 科举落榜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