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音乐 > 正文

“赤子”乔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2)

当时,电影已经出了,留给乔羽创作的时间比较紧张。他问沙蒙:“你认为这首歌该怎么写呢?”沙蒙说:“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只希望将来这部片子没人看了,这首歌还有人唱。”

乔羽陷入了沉思,他没去过朝鲜,写不出自己没有经历、观察过的东西。按照沙蒙的意思,歌词可以突出表达我们志愿军虽然没有水喝、只能吃牙膏,也一定能打败美帝,一定会取得胜利。

可乔羽不想这么写。两个星期过去了,他还是一字未动。到期交不上稿,乔羽也急,于是,他开始回想自己走过的路,祖国的土地逐渐一帧一帧地展现在他脑海里——

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乔羽,只见过黄河,后来因工作需要去了南方,才见到了长江。在看到长江的那一瞬间,他觉得“世界的颜色都变了,那么绿,那么大的河,我兴奋极了”,他还见到了大片大片的稻田、纵横交错的小河,觉得河上的白帆像是在绿色的稻田里缓缓行走。

很快,乔羽想到了他曾经在另一个地方写过的诗句:这里的稻田如海,清风送走片片白帆。对了!就是这种感觉,这才是“我的祖国”,是真实的、属于每个中国人的祖国,这才是祖国伟大之处的表现。

不过,到底是写“长江万里”,还是抽象地说“一条大河”呢?乔羽反复思考后,觉得还是写“一条大河”,因为不一定人人见过长江,但是谁家门口没条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一条大河”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寄托。

“一条大河波浪宽”,落下这第一句,全篇便呼之欲出了。不久,《我的祖国》诞生,时至今日,不仅片子有人看,歌曲也被每一个国人动情地传唱。

这就是乔羽笔下的祖国,朴素的语言不论何时被唱起,都让人热泪盈眶。而唯有将国人内心的情感真真切切体悟至深处的词作者,才能创作出在每个时代都回响不绝的作品。

从美好的春天开始

对时代的记述,不仅可以是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主题,也可以是稀松平常的生活点滴,不论大小,都是国人最朴素的幸福与赤子之心。

1954年,27岁的乔羽正处于甜甜的恋爱阶段。正值4月艳阳天,他与女友佟琦在北海公园游玩。当时,乔羽心里其实并不轻松,因为他前阵子又接到一个新的工作任务——为新中国首部儿童影片《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创作歌词。

灵感不是说来就来的,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了几天,乔羽还是毫无进展。约会这天,阳光洒在泛着波浪的湖面上,孩子们划着船,从摇着桨的乔羽身边经过,笑声一直环绕在他周围,眼前的风光明丽温柔,一派国泰民安、海晏河清的景象。

“赤子”乔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

来源/电影《祖国的花朵》截图

这时,一阵春风吹过,乔羽突然嗅到了导演要求表现的那种气息——“花朵在春天里开放,我们的祖国已迈出春天的步伐”。

他马上靠岸,从兜里掏出笔和小本子,坐在岸边飞速写下脑子里不断冒出来的句子:“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后来,他在《乔羽文集·文章卷》中写道:“我长达半个世纪的歌词创作生涯,也就是在祖国这个美好的春天开始了。”

祖国美好的春天,是太多人心底的眷恋。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艺术代表团赴美演出,其中有一场演出是专门慰问华侨的。可是,当老华侨在听第一次演出时,纷纷递纸条询问“为何没有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他们很希望能在下次演出时补上。收到纸条的指挥家杨鸿年略感意外,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们竟如此挂念这首儿歌。

当天晚上,杨鸿年基本没睡,他快速联系国内的友人找谱子、配伴奏。第二天,当《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调在音乐厅中缓缓响起时,等待多年的华侨们难掩激动的泪水,纷纷起立合唱……

由最细腻的感知创造的作品,才能唤起最广泛的认同。而乔羽对时代的感知,也绝不止步于某一个时代。

“朴朴素素好”

不论是“风吹稻花香两岸”,还是“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不论是“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还是“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乔羽笔下跳动的时代脉搏,总是朴素的,从细节中见磅礴,在平凡中见宏大。

乔羽从日常经历中寻找歌词生命力的创作宗旨,从未变过。

时间很快来到1984年。时任春晚总导演的黄一鹤萌生了一个想法,想为整场晚会创作一首压轴歌曲。当时时间紧、任务重,脑子里过了一遍合适的作词家,黄一鹤第一时间找到乔羽。

两人开始沟通时,已是夜幕低沉。黄一鹤设想的歌曲内容是,要包含家人团聚、祖国团圆、亲情常伴之类的内容,还要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并想要乔羽马上动笔开写。

乔羽愣了愣,说:“马上是什么意思?”

黄一鹤答:“就是我在这里坐着,你现在写,写完我就拿走。”

光速创作,纵使是乔羽也做不到啊。最后,黄一鹤答应次日一大早来取歌词。

夜晚很安静,乔羽坐在台灯下,看着笔尖和纸面上的纹理,日常的生活场景又放电影似地来到他的脑海里。大家想在春节团圆时听什么呢?大概人人都盼着自己的小日子和和美美,盼着花常好、月长圆、人常在。他提笔、思考、创作,放下笔已是凌晨3点。

黄一鹤也着实“一大早”便取了词,凌晨5点,两人交接完毕。可是,词的内容却没有让导演组满意。一些人觉得,乔羽这首歌词太“软绵绵”,太朴素和普通,没有力量,不适合做整场晚会的结尾。即便如此,黄一鹤仍然坚定地认为,这就是成功的歌词,并继续推进制作,邀请李谷一来演唱。

1984年的除夕夜,李谷一缓缓唱出“难忘今宵”,《难忘今宵》初次与国人见面。出乎导演组意料的是,伴着这首“软绵绵”的歌曲,现场的观众逐渐眼眶湿润,有人起立与身旁的亲友相拥,有人面带微笑,眼中写满了对美好的憧憬。这首歌,真的走进了人们的心里。

“赤子”乔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

1984年春晚,《难忘今宵》第一次被唱响。那时还是以音频出现,并没有演员登台。图为1984年春晚主持人报幕。《难忘今宵》的歌词,也是1984年春晚的结束词。来源/1984年春晚截图

“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

春晚不能没有《难忘今宵》,因为这是我们开启新的一年时盛满了美好期许的必备仪式。我们在这样的歌声里,既能看到微观生活的印记,也能看到宏观祖国的身影。

长久以来,乔羽一直遵循着“朴朴素素好”的理念,不写来自于空中楼阁的华丽词句,只将我们“触手可及”的祖国与独属于国人的美好揉进每一句简单、活泼、隽永的歌词里。

乔羽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吾辈虽说不上伟大,但我们都应当是祖国的赤子,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

而谈及创作,他表示自己最喜欢写的就是普通的生活,这是比海还要深、还要广的东西。在乔羽心中,歌词创作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锦衣美事,其实就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

于是,出于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乔羽将不同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写成了歌,而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祖国。这份情感和记忆,想必是我们所有人留在心底的故乡,就像“一条大河”缓缓流过。

也正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乔羽的歌词里看到祖国,看到山河,看到生活,看到童真;看得到炊烟袅袅,也看得到江河奔涌、星空璀璨。

今天,乔羽已创作了千余首歌,他始终把浓烈的情感深深种在真挚的词汇中,用最平凡的笔触书写时代的激荡奔涌与细水长流。

今天,唱起“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此时此刻,我们仍旧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送别乔老,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没有飘柔和潘婷的古人,是怎么洗发护发的?

    没有飘柔和潘婷的古人,是怎么洗发护发的?

    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自己的头发,在古代就流传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的说法,可见古人将头发视为身体的一部分,极其珍视。那么古人没有现代洗发护发美发的条件和技术,是怎样洁净保养头发的呢?

    2023-08-17 10:54 古人 洗发护发
    关于殷商王朝的10个知识点,你不可不知!

    关于殷商王朝的10个知识点,你不可不知!

    一部热映的“封神”电影,将殷商王朝推入我们视野。谈及唐宋明清,我们自觉亲近,可提起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似乎总因格外久远而烟雾缭绕的。

    2023-08-16 15:12 殷商王朝
    这里远古时期就制盐了!看各色调味品是如何登场的

    这里远古时期就制盐了!看各色调味品是如何登场的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是这几种日常生活用品必是每天首先要操心打理的。七件事中,有三件是调味品,即盐、酱、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盐乃百味之首,菜、汤、粥等食物,在没加盐的时候,味道寡淡,难以下咽。一旦加入盐,味道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美味异常。精明的巴渝先民,很早就使用盐作调味品对食物进行调味。

    2023-08-15 10:40 远古时期 制盐 调味品
    在洋溢着酒精与豪情的时代,看李白、杜甫的舍与得

    在洋溢着酒精与豪情的时代,看李白、杜甫的舍与得

    当年深秋,34岁的杜甫与45岁的李白经历了去年畅游梁宋后的暂短分别,再次相遇于鲁郡东石门(今山东曲阜)。两位诗人度过了一段“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日子,在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留下了登临歌咏的足迹。潇洒之余,杜甫隐隐担忧:人生除了诗和远方,难道就没有其他追求了吗?

    2023-08-14 10:38 李白 杜甫
    龙门石窟中唯一一品阳刻的造像记长这样

    龙门石窟中唯一一品阳刻的造像记长这样

    所谓“造像记”就是指在石窟、像龛等营建和雕凿时留下的题记是一种“图文并茂”的雕刻艺术素有“古碑林”之称的龙门石窟有造像题记2890余块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从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中精

    2023-08-11 13:02 龙门石窟 品阳刻
    创造8个考古“第一”和“之最”这些青铜器太厉害

    创造8个考古“第一”和“之最”这些青铜器太厉害

    窖藏27件青铜器创造8个考古“第一”和“之最”

    2023-08-09 11:27 青铜 考古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人喜欢去哪儿避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人喜欢去哪儿避暑?

    大历三年(768)四月,飘零于江陵的诗圣杜甫卧病在床,于困苦中写下《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接连使用“炎海”“火云”来形容自己身处的环境,病榻之上仍渴望着“山阴野雪”,可见难耐的酷暑给诗圣带来的心理阴影之大。

    2023-08-08 10:33 古人 避暑
    精美的龙袍下,隐藏着怎样的精神世界?

    精美的龙袍下,隐藏着怎样的精神世界?

    皇帝,应该是中国漫长历史中受关注度最高的职业,因为皇帝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最高权力。皇帝穿的龙袍,便是构成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袍不是简单的一件衣服,而是整个皇权文化的高度浓缩。

    2023-08-07 15:23 龙袍 皇权文化
    打卡博物馆,众多“显眼包”里你最喜欢哪一个?

    打卡博物馆,众多“显眼包”里你最喜欢哪一个?

    你印象中的文物,长什么样?

    2023-08-03 10:35 博物馆 暑期文博游
    古代那些科举落榜生是怎样逆袭的?

    古代那些科举落榜生是怎样逆袭的?

    自科举制度创立之后,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平地青云,一直是古代士子们的最大追求,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而,由于历史上国家所招录的人才非常有限,而中选者凤毛麟角,落榜者数不胜数。不过,科举并非人生的唯一辉煌途径,历史上一些落榜牛人也是赫赫有名!

    2023-08-02 09:41 科举落榜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