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古代被判流放的犯人有可能偷偷溜回家吗?

“砰!”随着官印一按,一名流放犯人的命运自此开始,随后他将要面临漫长的跋涉和艰苦的生活。

在古代,流放是一种极为严厉的惩罚,很多时候仅次于死刑。史书中“流三千里”之类的记载经常出现,被流放的人也往往九死一生。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通讯不发达以及技术手段有限的情况下,那些被流放的犯人有偷偷溜回家的可能吗?

“流三千里”是什么时候有的?

在古代,流放制度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古代生产力低下,如果剥夺一个人的乡土居住权,强迫他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实际上与被判死刑差不了多少。另外,古人非常讲究“落叶归根”,客死他乡对一个人来说不仅仅是身体死亡,更意味着精神上的幻灭。所以古人都非常惧怕流放,正如《汉书》所云:“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所以古人都把流放作为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来看待。

但流放作为一种正式的法律制度,成型时间很晚。虽然《尚书》成书的年代就已有记载,即“流宥五刑”,秦的“迁”“徙”等刑罚就是后代流刑的前身,但一直不成体系,直到北魏时期,流放作为一种法律条文才得以正式入律:“临军征讨,而故留不赴者,死。军还先归者,流。”

隋唐时期,“流放”正式成为“笞、杖、徒、流、死”五刑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隋时,“流放”一般分为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三个标准。到唐朝时,《唐律疏议》规定流刑的标准提高为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从此,“流三千里”就成了古代中国著名的重刑代名词,为日后众多文学作品采用。到了北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朝廷开始使用“折杖法”,即除了被判死刑的犯人,其他被判有笞、杖、徒、流四刑的,均可以折换成臀杖或脊杖。流放三千里的,可以换成脊杖二十,配役一年;流放二千五百里的,可以换成脊杖十八,配役一年;流放二千里的,可以换成脊杖十七,配役一年。流刑四等即改为加役流,决脊杖二十,配役三年。这个制度被后来朝代继承,只是在刑罚程度上有所增减,但整体没有太大改变。

被判刑后,犯人要被流放到哪里就成了问题。历史上流放之地多为荒蛮之地,没什么好日子可过,比较著名的流放地有潮州(位于今广东省潮州市)、黔州(位于今重庆市彭水县)、崖州(位于今海南省三亚市)、房陵(位于今湖北省十堰市)、宁古塔(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等,在古代都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地方。以房陵为例,这个地方在古代可是鼎鼎有名的“人气流放地”。按照《史记》记载,这里因为“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而得名“房陵”。此地先后共有16位皇帝、16位君王、13位将相被流放,其他的各路人等更是数不胜数。被流放至此的名人有汉高祖的驸马赵歇、济川王刘明、清河王刘年、汉景帝孙刘勃、隋文帝的太子杨勇、唐中宗李显、宋代皇弟赵廷美……可以说这里能拉出来的名人足足能编出一本花名册。而这里之所以成为著名流放地,除了交通闭塞、地势险要易于看管外,还跟距离都城长安不算太远有关。毕竟流放到这里的人多是达官显贵、皇亲国戚,距离近些也方便看管。所谓的“烟瘴之地”,生活也还算勉强过得去。

另一个因清宫戏闻名的流放地宁古塔可就是名副其实的苦寒之地了。据清代佚名编著的笔记《研堂见闻杂录》,此地乃“非复世界,中国亦无至其地者”,就是说这里简直不是人间的世界,中国都没有跟这里一样的地方。明末清初诗人方拱乾在《宁古塔志》中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而另一位因顺治年间科场案而被流放的大臣吴兆骞到达宁古塔后,在给他母亲的书信中对宁古塔如此描述:“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从这些文字记载中,就可知道这些流放之地的恐怖了。

古代被判流放的犯人有可能偷偷溜回家吗?

古代被判流放的犯人有可能偷偷溜回家吗?

得知母家被皇帝流放宁古塔,甄嬛被皇帝的绝情与猜忌所伤。来源/电视剧《甄嬛传》截图

能从流放地跑回家吗?

既然这些地方的生存环境是如此险恶,那么被流放到这里的犯人们,有没有偷偷溜回家的可能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毕竟没有什么能比逃离痛苦更加让人有动力。从流放作为刑罚开始,犯人就从未停止逃离流放地的尝试。但有意思的是,对被流放的人来说,绝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之所以没有逃走,并不是因为不想逃,而是在等另一个微弱的希望:大赦。

古代对流放犯人逃走的惩罚很严厉。以唐代为例,《唐律疏议》有明文规定:“流、徒囚,谓或流或徒者。各在其役限内而亡者,注云犯流、徒应配及移乡人,未到配所而逃亡者,各与流徒囚役限内而亡罪同,一日笞四十,三日加一等,十九日合杖一百。过杖一百,五日加一等,五十九日流三千里。”可见其严厉,但并不是不近人情。《唐律疏议》还说,被判处流刑的人,其家属可以跟随他一起去流放地服刑,甚至还不可以以被流放为名休了妻妾。流放期间,如果遇到皇帝大赦,那么被流放人就可以返回原籍。

大赦如救命稻草一样。毕竟如果能咬牙坚持下来,就可以不必冒着生命危险逃跑。等到唐肃宗以后,对流放犯人的态度更加温和,大赦也更加频繁,所以此时被流放的人也没必要铤而走险。只要乖乖在流放地待上几年,大部分人都可以安全回家,所以这一时期的犯人一般不会做过激举动。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唐代诗人宋之问,比较让人哭笑不得。他的著名诗句《渡汉江》中说: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古代被判流放的犯人有可能偷偷溜回家吗?

宋之问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喵!你知道吸猫是从啥时候开始流行的吗?

    喵!你知道吸猫是从啥时候开始流行的吗?

    有猫的盘子——狸猫纹漆食盘

    2023-07-14 08:47 狸猫 纹漆食盘
    2000多年前嫁妆什么样?父亲对远嫁女儿的期盼

    2000多年前嫁妆什么样?父亲对远嫁女儿的期盼

    2000年前的嫁妆什么样?为什么它们能被选为嫁妆?今天这一对西周时期的贾伯壶,告诉你答案

    2023-07-12 11:36 2000多年 嫁妆 贾伯壶
    古代江南的仲夏时节,田间都在忙什么?

    古代江南的仲夏时节,田间都在忙什么?

    仲夏,即入夏之后的第二个月,也称农历五月,此时鸣虫遍野,分外热闹。

    2023-07-11 10:27 古代江南 仲夏时节
    看古代文人如何用酒令与诗谜来玩转文字游戏

    看古代文人如何用酒令与诗谜来玩转文字游戏

    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的文人雅士不仅运用文字著书立说、赋诗填词,也用各种文字游戏来展示聪明才智,消遣闲情逸致。酒令与诗谜便是古代常见的两种文字游戏,其中不乏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活雅趣。

    2023-07-10 10:29 古代文人 酒令 诗谜 文字游戏
    古人度夏穿什么鞋?材质多到你想象不到!

    古人度夏穿什么鞋?材质多到你想象不到!

    炎热的夏季,现代人脚上穿的,是各式各样的潮流新款凉鞋。单说女士凉鞋,式样繁多,质优美观,简洁明丽,大有“花枝招展”之势。那么,汗水淋漓的夏天,古人穿什么鞋以度夏呢?

    2023-07-07 13:24 古人度夏 草凉鞋 材质
    唐代女子,一直都是以“胖”为美吗?

    唐代女子,一直都是以“胖”为美吗?

    以“胖”为美历来被视为唐代的审美风尚,可以说“胖”已成为人们对唐代社会审美最直观的认识,甚至上升为唐代的标志性符号之一。以“胖”为美的代表人物是杨贵妃,苏轼有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孙莘老求墨妙言诗》)此后,“环肥燕瘦”这一成语流传开来,杨贵妃也就成了“胖美人”的代名词。

    2023-07-05 09:37 唐代女子 以胖为美
    汉代“淡颜系天花板”小姐姐来了!你有被磕到吗?

    汉代“淡颜系天花板”小姐姐来了!你有被磕到吗?

    如果你喜欢气质型美女,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小姐姐,你一定会磕,“淡颜系天花板”

    2023-07-04 09:09 汉代 女俑
    看见什么吃什么!跟着“吃货”徐霞客一路逛吃逛吃

    看见什么吃什么!跟着“吃货”徐霞客一路逛吃逛吃

    形容徐霞客生平,无过于此言。他天赋过人,自幼便号称能“矢口即成诵,搦管即成章”,博览各种史籍特别是舆地志、山海图经,由此萌生“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想法,可谓读万卷书而有所感。日后在母亲勉励下,徐霞客壮游河山,足迹遍布明代“两京十三省”中的14地(相当于今天的19个省、市、自治区),毫不夸张地走了万里之路,最终成为一位彪榜史册的旅行探险家、地理地质学家和文学家,给后人留下一部千古奇书——近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2023-07-03 09:19 旅人 徐霞客
    这只“萌萌哒”的金兽是目前中国出土最重的金器

    这只“萌萌哒”的金兽是目前中国出土最重的金器

    含金量99%!这只“萌萌哒”的金兽是目前中国出土最重的金器

    2023-06-30 10:35 含金量99% 金兽 中国出土 最重的金器
    炎炎夏日,古人夜夜相拥的竹夫人是什么?

    炎炎夏日,古人夜夜相拥的竹夫人是什么?

    在没有空调、电风扇等设备的古代社会里,人们在炎炎夏日是如何避暑纳凉的呢?

    2023-06-29 14:05 古人 纳凉神器 竹夫人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