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美术 > 正文

今夜月同心 看中国书画里的中秋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古往今来,中国人就对月亮寄托了神秘的想象和美好的向往,以中秋为题材的精品画作更是举不胜举。无论古人还是今人,中秋节带给了我们太多丰富的精神内涵,让我们一起跟着这些作品,寄情中秋!

今夜月同心 看中国书画里的中秋

明,文徵明《中庭步月图》,南京博物院藏。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以文人月夜访谈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少见,此图为代表作品之一。

该画表现了画家与来客小醉后于秋天庭院中赏月话旧的雅会。画家通过对景色的层层渲染,为画中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非常宁静幽邃的活动空间。

寂静而明亮的月光,浮现在画面上,携无限情思,给士人高雅的生活情调中平添了一份亲切和悠闲。这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高雅的生活情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可以说,文微明所绘《中庭步月图》既是他个人日常生活的写照,也是当时士人阶层所追求的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调,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同时也是无数诗人、画家生活体验、精神生活体验的升华。

今夜月同心 看中国书画里的中秋

五代,《浣月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赏月”,“拜月”也是中秋时节宫廷与民间的重要习俗。“拜月”从“秋分祭月”这一古老帝王祭祀活动演化而来。至隋唐,盛行“拜月”风尚,宋代之后更具规模,明清时加入了功利性的世俗愿望。如今我国各地还遗存有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浣月图》清晰地展现了中秋之夜女子“拜月”的情景。画面中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上。曲栏庭院,虬松苍郁,梧桐欣茂,蕉叶挺翠。满园秋意撩人。盛装的妇人手捧明珠,欠身欲取水涤珠;侍女或临案焚香,或捧奁,一派富丽祥和的景色。

今夜月同心 看中国书画里的中秋

明,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宋人心中的“斗茶神器”!每只建盏都是孤品

    宋人心中的“斗茶神器”!每只建盏都是孤品

    宋人喜爱斗茶,所谓斗茶,就是用点茶的方式,评判茶和茶汤的质量

    2023-06-02 11:21 宋人 斗茶 建盏
    儿童节,跟着“千岁宝宝”们嗨起来!

    儿童节,跟着“千岁宝宝”们嗨起来!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无论你多大,都希望你能拥有像这些文物一样的童真

    2023-06-01 13:38 儿童节 博物馆 文物
    不起眼的“柘皋之战”,如何奠定南宋百年国运?

    不起眼的“柘皋之战”,如何奠定南宋百年国运?

    南宋建立初期,为了立国,曾与北方的金及其扶植的伪齐激战无数,其中如郾城大捷、朱仙镇之战等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被小说传奇大肆渲染(如朱仙镇“岳家军八百破十万”等),岳飞和韩世忠等名将及其统领的军队,也广为后人熟知。

    2023-05-31 14:26 柘皋之战
    牛!这本1900多年前的字典,我们现在依然在用

    牛!这本1900多年前的字典,我们现在依然在用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它不仅具有查字的实用功能,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

    2023-05-30 14:45 第一部 字典 说文解字
    一起来见识一下康熙的个人爱好有多“烧钱”

    一起来见识一下康熙的个人爱好有多“烧钱”

    康熙六年(1667),刚刚亲政不久、14岁的康熙帝曾召见还处于软禁中的南怀仁,向他讨教天文历法知识。康熙提出了一个问题:“法合天与否,有何明显的依据?”即判断历法准确与否,其依据是什么?南怀仁认为,历法“合天与不合天,从古以来皆以测验为依据”。南怀仁提议,用推算日影长度的方法来验证历法准确度。

    2023-05-29 10:03 康熙 天文学
    宋韵女性服饰 让雅致步入日常

    宋韵女性服饰 让雅致步入日常

    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宋代文化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是中国古典艺术之巅峰。宋人还开创了一个“诗意生活”的时代,让雅致步入日常,韵味藏于生活。

    2023-05-26 09:23 宋代文化 女性服饰
    吃不了兜着走!古人赴宴也“打包”

    吃不了兜着走!古人赴宴也“打包”

    《礼记·杂记下》说,有人问曾子,“夫既遣而包其余”,曾子告诉他:“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可见,古人认为吃不了的美食应“打包”带回。

    2023-05-24 11:48 古人赴宴 打包
    千年积累下来的古代图书,最后都去哪儿了?

    千年积累下来的古代图书,最后都去哪儿了?

    作为文明传承和信息记录的载体,书籍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学而时习之”的刻苦,还是“不求甚解”的消遣,书籍总能带给我们以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

    2023-05-23 10:22 文明传承 信息记录 书籍
    清末“中国的华尔街”,为什么在平遥?

    清末“中国的华尔街”,为什么在平遥?

    提起美国的经济,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华尔街(Wall street)。17世纪时,华尔街是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修筑的一堵土墙。百余年后,华尔街两旁布满了金融机构。

    2023-05-22 10:23 平遥 中国的华尔街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