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博览页面 > 正文

多种方式,多途回归:海外国宝的“回家”之路

随着中国经济繁荣、国家地位及综合国力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外中华文物回归祖国。从2003年开始的圆明园兽首回归到2015年甘肃大堡子山遗址被盗金饰片回家、2018年回归的青铜虎鎣,2021年亮相春晚的佛首石雕……近年来,文物回归屡屡登上热搜。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鸦片战争至今,共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数量就达100余万件。文物大量流失是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从其流失之日起,我们无不希望有朝一日它们能重返祖国的怀抱。正如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主任张永年所言:“中国有个传统,国之重者,国土与国宝。文物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抢救国宝、保护文物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多种方式,多途回归:海外国宝的“回家”之路

《研山铭》手卷(局部),米芾,现藏故宫博物院。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次动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专项资金”购回的国宝

“国宝工程”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建立文物进出境审核监管制度的国家之一,早在1950年就设置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实施严格的文物出境许可,有效遏制了自清末以降中国文物严重流失的局面。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追索工作作出指示。中国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定决心与实际行动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1951年6月,苏联彼得格勒大学(今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学系图书馆向我国文化部交还帝俄时期从中国掠走的11册《永乐大典》;1954年6月,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向我国外交部移交52册曾收藏于原满铁图书馆的《永乐大典》;同年,苏联科学院又将《永乐大典》梦字韵1册送交我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次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访华时,又将之前保存在莱比锡大学图书馆的3册《永乐大典》交还我国。重归祖国的67册《永乐大典》等文物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国机构、政府返还我国的首批重要文物,开创了中国海外流失文物返还之先河。

1952年,文化部报周恩来总理批准,财政部逐年拨专款,用于重点文物保护维修、重点考古发掘和珍贵文物收购三项,并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允许跨年使用等原则。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我国通过购买或友好交往的形式回收了一些流失的文物。如1952年周恩来总理批准以重金从香港购回“三希”墨宝之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1955年文化部购回陈清华藏书131种509册,1965年购回第二批陈氏藏书25种;1957年购回唐代韩滉的《五牛图》;1993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回1200余件战国竹简等等。为抢救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2002年,国家财政部和文物局共同启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资金”,即国家每年拨付5000万元用于征集海内外的珍贵文物。2003年7月启动“国宝工程”,其宗旨就是协助政府,动员社会力量,联合国内外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热爱中华文明的组织和个人,广募资金,通过讨还、回购、回赠等方式,多渠道促成流失海外的国宝早日回归祖国。第一件动用此项资金购回的国宝是宋代米芾的《研山铭》手卷,花费2999万元。

在接下来几年,又接连收回宋代青白釉花口凤首壶瓷器、战国虎形佩、子龙鼎等。除政府层面出资购得海外文物外,民间团体、企业以及个人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流失海外多年的《翁氏藏书》,在1998年被上海图书馆花费450万元从佳士得拍卖公司购回;大型国有企业保利也积极投身到抢救流失文物的队伍中,2000年斥巨资购回即将再次流失的牛首、虎首和猴首三件铜像;2003年,故宫博物院购回流失近百年的《隋人书出师颂》,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金托王立梅从安思远手中购回《淳化阁帖》第四卷等。

多种方式,多途回归:海外国宝的“回家”之路

2022年9月26日,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举办的“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上展出的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马首(复制件)、猴首、猪首(自左至右)。这次展出汇聚了来自保利艺术博物馆和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的47件精美文物,均为海外回流精品文物

在政府积极回购的同时,大量海外华侨、华人及爱国人士也踊跃投身海外遗珍的寻访、搜集与促归工作,慷慨解囊,甚至倾囊相助。2000年,原藏于明朝内府的《丝路山水地图》由收藏家易苏昊先生斥巨资购回国内。2017年,知名侨商、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又以1.33亿元从藏家手中收购,并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2001年,英国华侨陈俊从海外拍到的明代绿色琉璃瓦当麒麟捐赠给故宫博物院;2003年,美籍华人陈哲敬将倾尽家财购得的龙门石窟佛首捐献给祖国;2010年,美国华侨余春明将在欧美地区收集到的160件明清外销瓷捐赠给南昌大学;2015年,瑞士华人收藏家仇大雄将10件明清犀角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2003年,澳门著名企业家何鸿燊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赠600万港币,从美国藏家手中购得珍贵的圆明园猪首铜像回国,并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2007年8月初,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准备拍卖圆明园马首铜像,经过和拍卖行协商,何鸿燊在拍卖会前以6910万港币的价格买下。2019年11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何鸿燊决定将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长达25年的追索

除回购和捐赠外,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另一重要途径是依法追索。鉴于文物非法流失的历史背景,我国鼓励通过法律途径来追索在战争时期被掠夺出境的文物,对此也做出了诸多努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积极加入保护文化遗产的相关国际公约: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9年加入《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7年加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这给我们要求流失文物返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根据这些国际公约,我国享有对这些非法流失文物的所有权,即便是文物被盗或被出口前,这些公约还没有生效,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中国是这些流失文物的所有权国家,有收回的权利,并且在情理上都是可以要求其归还的。依据国际公约,通过法律、外交等多种手段,在有关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协作下,一大批被走私出境的流失文物相继成功返还我国。

1994年夏,伦敦警察厅破获一盗窃、走私埃及文物的团伙。在调查中发现其中数人涉嫌走私中国文物。1994年底到1995年初,我驻英使馆和英国警方同时接到若干封匿名信,信中检举有关非法走私中国文物的嫌疑人及走私文物的路线、进货批量及市场交易等情况。

根据举报,1995年3月10日,英国警察总署发动了代号“水烛行动”的突袭,分别在英国两个港口截获两批走私文物,共计7卡车,约6000件,其中包含大量中国文物。英籍香港文物商人丹尼·马、英国文物商人鲍克斯和一名英国警方人员被拘捕。3月31日,英国警方来到中国驻英大使馆文化处,通报了截获走私中国文物的情况。警方称,主要嫌疑人是以英籍香港商人丹尼·马为首的3人,他们属于一个国际性走私集团,运作方式是从中国内地走私文物,经香港运至英国、美国、瑞士等地贩卖以获取暴利。英方希望中国派遣文物专家前往鉴定,为英国警方将要提起的刑事诉讼提供证据。

1995年4月24日,时任北京市文物出境鉴定所副所长章津才和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文物处处长李季被派往英国,同大英博物馆专家对这批文物进行初步鉴定,经清点,中国文物总数达3494件。李季发现,这些文物从时间范围已经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空间范围来讲几乎涉及大半个中国,种类之丰富足以填满一个博物馆:从远古时期的恐龙蛋化石,史前各种纹饰与器型优美的石器、陶器,周代的青铜车马饰件、汉代墓葬中陪葬的玉衣片、玉璧、铜镜、铜带钩、铜釜、竹简,再到唐墓出土的陶武士俑、陶仕女俑、陶马、陶驼、铜镜;数方带盖石墓志,宋元墓葬出土的青釉魂瓶,明清墓葬出土的陶俑、琉璃楼屋模型明器组合、青花瓷板墓志、绣衣、铠甲等,还有沉重、高大的石羊等墓葬封土前的石像生等。

还有一些盗窃自中国境内寺庙的明清时代文物,如漆木和石质的佛教、道教造像、藏经文书、铁香炉等。虽然中国政府对这批文物享有无可争辩的物主权益,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李季介绍说:“英方强调首先要在英国法庭上指证,简单地说就是文物是中国文物,但是你要证明这是属于中国的文物。如果是西方人合法购置的中国文物就应该是购买者的;还有如果是中国王室赠予欧洲王室的文物也应该属于他们的合法财产。所以面前的问题就是证明这些文物的所有权是归属于中国的,这才有追诉的权利,才能行使物主的辨认权,用我们过去朴素的阶级情感简单地认为俺家的东西俺要回来就行是完全行不通的。”

1996年3月1日,中国国家文物局致函英国内务部,表明这批文物属于中国政府所有并要求归还中国的立场。但英皇家检察院以英国法律对发生在其他国家的犯罪进行起诉有限制范围为由,决定不起诉走私嫌疑人,认定该案只能由对被盗物品接收地拥有司法管辖权的法庭来审理,而文物进入英国,应属合法的进出口行为。参与该案的中国法律顾问马怀德介绍,据英国法律,走私罪必须有偷漏关税行为才能构成,但丹尼·马等人在将这批文物从香港运进英国时都已合法完税;销赃罪必须有盗窃犯罪行为发生才能构成,而丹尼·马等人的盗窃行为是发生在中国内地或香港,并不在英国法庭的司法管辖范围内。至此追索工作陷入困境。

多种方式,多途回归:海外国宝的“回家”之路

2020年10月,部分从英国回归的走私文物,包括唐三彩七星盘、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马等珍品。这批文物归国历时25年,是中英两国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返还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为什么明宗室的名字有那么化学元素?

    为什么明宗室的名字有那么化学元素?

    化学元素的名称大多是生僻字,但你想不到许多字要是放在明朝,那可都是宗室的名字。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皇室起名做了特殊规定,而这些名字和今天的化学元素有什么关系?

    2023-04-28 12:03 明宗室 名字 化学元素
    你知道这尊巨型“杯子”上装饰有多少条龙吗?

    你知道这尊巨型“杯子”上装饰有多少条龙吗?

    2400年前就有“保温杯”了!你知道这尊巨型“杯子”上装饰有多少条龙吗?

    2023-04-27 11:19 2400年 曾侯乙尊盘
    陶渊明的“桃花源”,到底长啥样?

    陶渊明的“桃花源”,到底长啥样?

    每到四月,桃花盛开的时候,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所谓桃花源,是他笔下构筑的理想之地,那里桃花繁盛、草长莺飞,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甚至不知今夕何夕。

    2023-04-26 10:42 陶渊明 桃花源
    冰淇淋这种冷饮,中国古代多得是

    冰淇淋这种冷饮,中国古代多得是

    无论古今中外,冷饮的存在都使炎炎夏日不再那么难挨。今天,就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冷饮吧。

    2023-04-25 10:19 中国古代 冰淇淋
    古代通缉令画像简单且抽象,凭啥能找到逃犯?

    古代通缉令画像简单且抽象,凭啥能找到逃犯?

    之前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看网剧《猎罪图鉴》,檀健次在剧中饰演一位刑侦队模拟画像师,他通过口供和观察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侧写,描绘出嫌疑人的画像,对破案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2023-04-24 17:24 古代 通缉令 画像
    清洗宿垢、踏青狂欢……古人这样过上巳节

    清洗宿垢、踏青狂欢……古人这样过上巳节

    传统的“上巳节”转眼将至,“农历三月三”在江淮、江南一带又称之为“鬼节”,正所谓“三月三、九月九,没事别在河边走”。不过,这些民俗却与史籍记载的上巳节大相径庭。

    2023-04-23 10:10 上巳节 农历三月三
    脱下江州司马青衫,身无长物的白居易上任忠州刺史

    脱下江州司马青衫,身无长物的白居易上任忠州刺史

    白居易在忠州为官两年,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表达,就是清苦与勤政。

    2023-04-21 11:06 白居易 忠州刺史
    “马踏飞燕”为何改名?马足下踏的到底是什么?

    “马踏飞燕”为何改名?马足下踏的到底是什么?

    马足下踏的到底是什么?

    2023-04-20 11:55 甘肃省博物馆镇馆 宝铜奔马 马踏飞燕
    古人为什么爱用瓷枕?枕头一词竟然是曹操所创

    古人为什么爱用瓷枕?枕头一词竟然是曹操所创

    古人为什么爱用瓷枕?相比于柔软的枕头,瓷枕过于坚硬,枕着会舒适吗?这令许多人不解。

    2023-04-19 10:38 古人 瓷枕
    《兰亭集序》那么有名,《兰亭诗》却默默无闻?

    《兰亭集序》那么有名,《兰亭诗》却默默无闻?

    猗与二三子,莫匪齐所托。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前识非所期,虚室是我宅。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

    2023-04-18 11:14 兰亭集序 兰亭诗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