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人物 文物古迹 战史风云 诗词歌赋 今朝论史 历史影像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用新闻制造战争:到处打仗的美军,为何总能给自己披上“正义”的新衣?

作为美国霸权的支柱,到处打仗的美军极为擅长给自己披上“正义”的新衣,为自己找出站在道德高点的战争理由,引导舆论把美军塑造成为“正义”的化身,将美军在海外的杀伐包装得合情合理。美国政府称这项能力为国家“软实力”。

民意?独立战争前后的舆论暗战

谈及美国独立建国的历史,话题的主角一定是华盛顿。但实际上,在他背后还有另一股力量在推动独立战争——掌握新闻媒体话语权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和他的同行们。

用新闻制造战争:到处打仗的美军,为何总能给自己披上“正义”的新衣?

富兰克林画像,美国画家Joseph Wright绘制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富兰克林已经在费城拥有了自己的印刷厂、一份名为《宾夕法尼亚报》的报纸,以及一本《穷理查年鉴》,甚至还建了一座私人图书馆。凭借社会名流、著名作家的身份,富兰克林被选举为宾夕法尼亚省议会秘书和费城副邮务长。他利用这份职权垄断了纸张和油墨的销售。

1765年2月9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印花税法》。印花税是一种古老的税种,它最初主要针对的是日常经济生活中使用契约、借贷凭证之类的单据。但英国政府为了广开税源,竟要求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所有印刷品都必须交纳印花税,连扑克牌都不能幸免。印花税让靠报纸吃饭的富兰克林等一众出版商都坐不住了。

作为出版利益集团的代表,富兰克林首先跳出来反对《印花税法》。掌握着舆论工具的富兰克林和他的同行利用手中的报纸大造声势,喊出了征印花税就是“向知识征税”的口号,一时间,北美殖民地呈现出群情汹涌的态势。

北美殖民地的民意被点燃后,英国方面气急败坏地在1774年颁布五项苛刻法令,统称为“强制法案”(Coercive Acts),殖民地人称“不可容忍法令”(Intolerable Acts)。与此同时,英国封锁波士顿港口,增派军队……

独立战争爆发后,托马斯·潘恩发表了一本50页的小册子——《常识》,书中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问题。这本小册子立即引起轰动,在人口仅250万的殖民地,最终共售出50多万册。潘恩的《常识》只是一个小册子,但发挥的战争动员作用抵得上一支军队,成功将英军推向美洲殖民地民众的对立面。

开战理由:美国舆论战的雏形

先制造舆论、煽动民意,后开动战争——后世的美国当权者把独立战争时期的舆论战演变为美式战争的必选动作。

用新闻制造战争:到处打仗的美军,为何总能给自己披上“正义”的新衣?

西方报刊上描绘“门罗主义”的漫画

1823年,国力日渐强盛的美国趁势提出《门罗宣言》,强行把美洲划定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并很快将目光锁定在早已日薄西山的西班牙及其殖民地——古巴。

用新闻制造战争:到处打仗的美军,为何总能给自己披上“正义”的新衣?

古巴与哈瓦那位置示意图。来源/天地图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