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产经频道首页 > 科技 > 正文

吉利联姻长安:“形婚”还是“真爱”

但这股清风,到今天别说刮明白了,连刮都没刮起来。从2012年到今天的11年时间里,双方没有一项合作进行了实体化落地,其中最受关注的"广汽A级车采用奇瑞平台",也无疾而终。更别提"整合双方供应链、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降低开发及制造成本"这样形而上的目标了。

在这样的合作中,讨论"1加1是不是大于2",完全没有意义,因为这里的"1加1=0"。

再看一个例子:2017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当年,这三家国有车企的合作,被定调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国家队"。

与外界预期的 " 国家队出手,横扫千军 " 场面不同,三方合作直到 2019 年才有了第一个落地项目:T3 出行平台。这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约用车,汽车融资租赁、大数据运营、智能驾驶等业务的公司。

T3出行成立一年后,三方又共同发起设立了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即T3科技平台公司,注册资本160亿元。这间公司的股比极为平均,一汽、东风、长安和南京江宁经开区,分别持股25%。公司成立的作用是:获取电动平台及先进底盘控制、氢燃料动力、智能驾驶及中央计算三大领域技术,并优先保证为T3股东提供核心技术、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从2020年至今,T3科技平台公司为一汽、东风、长安提供了哪些前沿科技,发布了什么全球领先的重大成果;三家国有车企在协议期内,又共享哪个造车平台,公用了哪些智能驾驶及中央计算技术呢?

合作了,但又好像没合作;提供了,但又好像没提供。

放眼国际,各大海外车企间的合作,调门起得更高,落地摔得更惨。

比如,美国通用汽车曾和日本本田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出资研发并量产氢燃料电池车。结果是通用在 2020 年宣布未来 20 款电气化车型中,不会有任何一款是氢燃料电池车;本田则在 2021 年正式停产已多年无人问津的氢能燃料电池乘用车 Clarity Fuel Cell ,将精力全部放在纯电车型上。

还是本田,2020 年 4 月,本田与通用宣布合作,将使用通用奥特能平台,在本田和讴歌品牌上,面向北美,打造全新纯电车型 Prologue EV,预计 2024 年推向市场。

油车时代,四年弄出一台新车,不快也不慢。但电车时代,四年造出一台新车,基本可以和 " 上市就凉凉 " 划等号了。况且, Prologue EV 不过是一台基于现有成熟造车平台的 " 通(用)改(本)田 ",合作后通用奥特能平台经验的复用,对本田整车开发没有任何提速,令人对双方合作过程中,技术的开放程度,持怀疑态度。

合作搞新能源车不行,搞自动驾驶,就更不行。

去年 10 月,巅峰市值超过 70 亿美金,团队规模超 2000 人,有福特、大众两大汽车航母保驾护航的自动驾驶明星独角兽企业 Argo AI 宣布倒闭,原因很简单:L4 级自动驾驶的落地进度,远不如预期。因为交付的不断延后,大众和福特先后失去了对 Argo AI 的耐心。2017 年,福特率先投资 Argo AI 时,曾给出过 2021 年在全球市场普及 L4 级自动驾驶的预测,但事实上,福特除了 27 亿美元的损失外,再没有其它收获。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

    产业研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