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让《丝路金桥》绽放多种形态,打造与世界同频共振的国家文化符号(3)

2013年,舒勇以“一带一路”为创作语境,用近两万块嵌有“一带一路”范围内53个国家、94个城市国花或市花的“丝路金砖”拼装成了“丝路金桥”。在第一届、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丝路金桥”作为标志被使用,在今年即将举办的第三届高峰论坛,舒勇希望可以依然使用,在他看来,一个标志只有通过持续性的使用,才能成为超级文化符号。

在谈及《丝路金桥》的创作理念时,舒勇介绍,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桥,桥已经成了关于连接的公共符号。那么,舒勇为何会以中国赵州桥为原型呢?舒勇回答记者,因为这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拱桥,它代表着历史又穿越到今天仍在被使用,选这座桥的目的就是承上启下,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将世界文化融进来,因为他在桥里加入世界各国的国花,对于不同国家的人民来说,国花代表着本民族的文化,代表一个国家的性格,而花又是美好的象征,这样的设计瞬间获得了各国人民的共情。这样一座金光灿灿的拥有各种花朵美丽的桥梁,令人天然感受到了亲切感,起到了很好的交流作用。除了国花引发了各国人民的共鸣,舒勇在丝路金桥中别出心裁地使用了琥珀材质,因为西方国家一直将“丝绸之路”又别称为“琥珀之路”。

因此,舒勇认为,一旦国家分批次、分层次地认定好国家文化符号后,就要给出使用规范,覆盖城市空间、民间机构、媒体、企业、各类组织等,去坚决地使用它,用好它。众人拾柴火焰高,使用的过程也是不断落地的过程,是人们不断熟悉它的过程。一个符号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再好、再有创意的符号,如果不被应用,就很难被认知。舒勇表示,今年,他会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继续使用丝路金桥作为符号进行展示,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对一带一路坚定不移的信念。他深知,一个符号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它不仅仅是创作,而是在一个很大的语境下形成的,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各界力量的互动。讲到这儿,舒勇还分享了一件轶事,丝路金桥的作品上一度有很多人签字,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是不愿意签的,但当他听说这个桥是连接友谊、连接美好的桥梁时,他理解了其中的涵义,也在上面签了字。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