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上海危急,面对求援,曾国藩如何抉择?看似高明实则离真枭雄很远(2)

但经门生李鸿章点出要害,曾国藩很快去除了犹豫。

李鸿章是怎么点出要害的呢?

很一针见血,但更透彻的一层却并没有向曾国藩敞开。

李鸿章说,上海每月仅厘金、捐输的收入就达六十万两银子,这笔钱对饷银极缺的湘军是有战略意义的。同理,如果上海让李秀成夺了去,由此形成的此消彼长极有可能导致两军实力的可怕逆转。

对李鸿章所说的要害,曾国藩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他之所以犹豫,那是因为他在取舍上犯了难。

可一旦定下取舍的决心,曾国藩自然不是一般人,很快,他就拿出了求援上海的方略。

按曾国藩的计划,救援上海不能影响攻取天京,因此分兵不是上策,只能招募新勇。但湖南兵源已日趋紧张,迅捷招募困难很大,而安徽民风素来剽悍,可以一用,因此从安徽招募兵勇是为理想之选。

这差事谁来办最合适呢?

自然是安徽人李鸿章。

但把招募的差事交给李鸿章,并不代表将救援上海的大任也交给他。在曾国藩心中,控制上海这一天下第一富庶地,意义非同寻常,非自己兄弟不可。

如此,救援上海的方略就清晰了,由自家兄弟曾国荃任主帅,李鸿章辅佐。

客观地讲,曾国藩此等方略若能实施的话,日后再有对曾国荃的调教及时,对李鸿章的驾驭有度,晚清随后的朝局绝不会是曾衰李盛,而一定是曾氏兄弟双雄夹奉清廷,再不济,也是国荃继国藩。

究竟曾国藩看没看到这一层,不得而知。

但由他的方略看,他隐隐是看到了一些大势的,只不过不够果敢,不够坚决。

说曾国藩没能做到果断地将“这一叶”从眼前拿走、去掉,原因也正在此。

此话怎讲呢?

上海危急,面对求援,曾国藩如何抉择?看似高明实则离真枭雄很远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