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赵四风流朱五狂”,朱五究竟是谁?其父北洋名流,家族非同寻常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陷落敌手。时任广西大学校长的马君武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后来广为流传的打油诗《哀沈阳》: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为讽刺张学良在北平沉迷声色犬马,丧地辱国,马君武特将当时很有名的三位名媛写进了这首打油诗。“赵四”即后来张学良的夫人赵一荻,“蝴蝶”即正当红的上海滩影星胡蝶,朱五即当时北平城三大家族之一朱家的五小姐朱湄筠。

因为这首打油诗一经刊出,便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一时间,张学良成为众矢之的,而这三位名媛也不同程度地成了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

其实,这不是历史的真相。

据香港历史学家丁新豹考证的结论,“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正和朋友一起吃饭看戏,当接到日军突袭沈阳的电话后,他随即离席,赶回了协和医院(当时张学良正在协和医院调养身体),也就是说,当晚他根本没有同“红颜祸水”混在一起,也没有在舞池里醉生梦死。

晚年,张学良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口述历史时,曾专门谈到这一段往事。张学良说:“我最恨马君武的那句诗了,就是‘赵四风流朱五狂’那首。这个朱五是谁呢?朱五就是朱启钤的五小姐,她是我秘书朱光沐的太太。他俩结婚的时候,是我给他们主婚。她小的时候,我就认得她,我同她的姐姐是朋友,仅仅是一般的朋友关系。她的四姐还嫁给了我的一位副官。这首诗我最恨了,我跟朱五没有任何关系。”

张学良的这段回忆,映照出了张家和朱家有着匪浅的交情。事实上也是如此,有许多民国人物都曾讲过,当时北方有张吴朱三大家族。张家称豪门,很显然是因为张作霖、张学良一度是北方霸主,吴家也不难理解,吴俊升乃奉系二号人物,张家父子权势如日中天,吴家自然水涨船高。比较特殊的是朱家,究竟是何许人也,凭什么能够和张吴两家并称北方三大家族呢?

要讲清楚这一切,还得从民国传奇人物朱启钤说起——

朱启钤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人,幼孤家贫,所幸他有一个好姨父,此人便是后来做到晚清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据说长相酷似同治的瞿鸿禨。

光绪九年(1881年),九岁的朱启钤受教于姨父瞿鸿禨,励志读书。稍长之后,他结交湘江有志少年唐才常、杨笃生、张邵希等人,从此中断寻常的读书路,渐有维新图强之心。

十七岁那年,朱启钤与陈光矶结婚。陈氏乃清廷驻英、法、比使馆参赞陈远济的侄女。这段姻缘朱启钤算是高攀,据说陈家颇为欣赏他的面相,说他有厚德稳健之相,日后必能扎根一方,长成参天大树。

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朱启钤一生中具有标志性的年份。这一年,瞿鸿禨简放四川学政,朱启钤跟随左右,从此开启了波澜起伏的人生。

值得一说的是,朱启钤在晚清没有考取任何功名,但十九岁小小年纪,他便能够代瞿阅卷,可见此人读书是不俗的,也是有过人见地的。

瞿鸿禨虽然后来属于清流派,但栽培起朱启钤来,他却颇为实际而世俗。到了四川第二年,他便纳粟为朱启钤捐了官府差事,让其先后在盐务、工程等具体事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历练。

光绪二十二年,二十四岁的朱启钤遭遇了不幸,他的原配夫人陈氏抛下一对幼子,病逝于泸州。然而,朱启钤确是有福之人,自四川返回湖南后,他很快就续娶了贵阳于德懋之长女宝珊为继室。这于氏不仅贤惠,婚后即资助丈夫捐官,而且十分旺夫,尤其在朱家开枝散叶上。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瞿鸿禨调入京城,这一次,他同样带上了朱启钤。起先,在瞿鸿禨的运作下,朱启钤在京师大学堂译文馆任工程提调,不久因为能力出众,升任译文馆工程监督。

当时的译文馆,是培养新式外交人才的地方,朱启钤在此,不仅结识了一生的挚交章士钊,而且遇到了徐世昌、袁世凯这样的北洋人物。

袁世凯、徐世昌,都是识人的高手,察觉到朱启钤是难得的干才后,当年冬天,他们便将其揽入北洋阵营。

由此,朱启钤踩上高梯,开始了仕途的飞黄腾达。

袁世凯官场用人,道行极深,对付政敌,他从来都是又拉又打。正因为如此,他重用了死敌瞿鸿禨的外甥朱启钤,给了他一个京师内城巡警厅厅丞的显要差事。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