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晋绥边区经济建设——粉碎侵华日军“以战养战”图谋(2)

1838年5月,120师主力一部分坚守和扩大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其他主力部队分散战斗,相继开辟冀东抗日根据地、桑干河西岸抗日根据地、雁北抗日根据地、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到1938年12月,形成以大青山为依托的绥西、绥南、绥中三块游击根据地,并逐步同晋西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晋绥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东南部广大地区。晋绥抗日根据地,是矗立在陕甘宁边区门户上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摩擦事件却接连不断。1939年12月,阎锡山几乎动用了全部晋绥军进攻山西新军,镇压与新军一体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发动震惊全国的晋西事变。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局,党中央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方针,争取阎锡山继续留在抗日阵营,妥善处理了晋西事变。

晋西事变后,为继续凝聚军民抗日的决心和意志,1940年1月15日,晋西北军民代表大会在兴县蔡家崖召开,正式建立根据地政权,当时为了争取阎锡山继续抗日,仍沿用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署的名义,1941年8月决定改为晋西北行政公署。1943年11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更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八路军军饷被断,武器装备、军需补给需要自力更生、自行筹募。而此时国际局势风云突变,6月纳粹德国闪击苏联,轴心国之一的日本以为苏联被牵制在欧洲战场,无力支援远东,于是大规模扩充在华北的关东军兵力和武器。1941—1942年侵华日军加紧分割、封锁、蚕食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日伪军千人以上“扫荡”达19次,累计400余天。边区斗争异常艰难,晋绥抗日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时期。

关键词:晋绥边区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