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惠达《肇论疏》的中道佛性论诠释

文章信息

作者:杨本华

收录于:《普陀学刊》第十五辑,第39—53页。

内容简介

僧肇的《肇论》作为中国佛教史上最为重要的佛学著作之一,历代各类注疏不断。惠达的《肇论疏》受彼时佛学思想演变的整体趋势影响,在诠释《肇论》的同时,融入了融摄佛性妙有的内容,使得《肇论》注疏的发展出现“空”“有”的转变。因此,本文作者对于惠达《肇论述》的中道佛性论诠释进行了论述。

作者的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关于佛性本有之辨的讨论,指出惠达在注疏中对于佛性的本有之辨的四种流派本有、始有、亦本亦始、非本非始进行了讨论并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认为佛性非本非始,惠达的诠释影响了吉藏对于佛性的理解。其次,关于佛性因果感应之辨的讨论,指出惠达在《肇论疏》中提及了当时正感傍感、正因缘因、正果缘果等诸家说法,同时也推出了其非因非果的佛性论与中道心感中道果的感应论。最后,关于大小顿悟之辨的讨论,指出惠达通过空有变化中的大顿悟、小顿悟之辨而综合顿渐之说提出“非顿非渐”说。作者认为,惠达通过《肇论疏》的注疏不仅具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佛教的空有变化及相关的争议问题,又以自己的中道观提出了自己独特理解,是对魏晋南北朝中国佛教思想的一次综述与总结。且惠达诸多观点也成为后来隋唐中国佛教宗派三论宗以及后世《肇论》注疏融会空有的理论资源。由此开启了后世《肇论》注疏从空入有、空有结合的范例。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