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诗词歌赋 >

这场座谈会让文艺界焕然一新 歌剧《白毛女》成为经典世代流传(4)

《白毛女》创作中

群众是“最权威的批评家”

《白毛女》的成功,离不开“人民”这一关键因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前,毛泽东还曾受邀到鲁艺给大家“吃个小灶”,给各位演艺人员讲话。曾任鲁艺实验话剧团演员的于蓝回忆,当时毛主席说:“走出学校这个圈子,到人民火热的斗争中间去,那儿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这让大家的思想更加明确:文艺应该为工农兵服务,作家、文艺家应该深入生活,应该到火热的斗争中间去,应该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同样,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不是超阶级的,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理解大众,要把大众的语言放在首位,如果对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语言缺乏了解,必然脱离群众,生活空虚,不理解大众的语言就谈不上文艺创作。

于蓝表示,在创作《北风吹》这段曲子时,选择了《小白菜,地里黄》调子做基础,按照这个曲词进行加工改造,所以它就带有很浓厚的河北农村小调的味道。“还有喜儿扎上红头绳这一段,是王滨导演设计的。他在山东农村生活过,他就想,过年人家的孩子都有绸缎,而杨白劳要去躲债。做父亲的又心疼自己的孩子,于是便设计了杨白劳给喜儿买二尺红头绳的情节,表达了爱女儿的心情,也符合家庭贫困的情况。”

《白毛女》的创作过程中也少不了来自群众的意见和支持。当《白毛女》剧本的创作和排练进行了三个多月时,因为长时间超负荷的写作劳动,写最后一幕初稿时,编剧贺敬之病倒了。于是这一场由丁毅执笔并反复修改。

当时没有剧场,就在露天排演,附近的农民和过路的群众看了排演,也参与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特别是因为知识分子对农村生活不熟悉而产生的一些误解,大多数也被老乡们提出,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了修改。

贺敬之表示,如果演的是群众熟悉的事,“那群众是我们的先生,是最高级的鉴赏者,最权威的批评家”,《白毛女》的创作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白毛女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