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河北兵不行,换西军仍惨败,燕京之战宋军在金军面前丢了多大脸?

河北兵不行,换西军仍惨败,燕京之战宋军在金军面前丢了多大脸?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茯苓

字数:4452,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编者按:1122年,金军击破辽朝三京,迫使辽天祚帝出逃,辽朝出现分裂。此时,宋廷不顾海上之盟的约定,独自攻伐燕京,却因宋廷的内部问题惨遭失败。不久之后,北辽皇帝耶律淳病逝,宋军再度出征,但这一次等待他们的却是更为惨痛的悲剧。这是冷兵器研究所的“靖康之耻”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讲述宋朝君臣到底如何展现自己在军事上的拙劣水平,让金朝了解到宋朝军事上的“脑瘫”状态。

宣和四年(1122)六月,宋军于白沟大败,死伤惨重。七月二十六日,童贯搬兵自雄州返回河间府时。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此时北辽皇帝耶律淳骤然病死,辽人奉萧后为主。

此时,六贼之一的太宰王黼,“欲功高蔡京,力主再兴师议”。宋徽宗知道此前的惨败必然瞒不过金朝,因此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宋朝已经落口实于金朝,很可能使得宋朝在谈判中落于下风。在宋徽宗看来,只有孤注一掷强夺燕京,才能真正获得战略上的主动。在这番考虑之下,宋徽宗令童贯等继续驻守等待援军,并发动诸道兵马共计二十万,于九月在边境会师,下旨曰:“异议者斩”(《三朝北盟会编·卷9》)。

河北兵不行,换西军仍惨败,燕京之战宋军在金军面前丢了多大脸?

八月初一,西军将领鄜延路总管刘延庆取代种师道为都统制,耀州观察使刘光世代辛兴宗。宋军规划为两道进兵,一路以刘延庆统帅,往白沟方向进发;刘光世驻兵广信军。是时,北辽正忙于耶律淳新丧,“主将四军…先次并入燕,结谋策立萧后,不暇来白沟”(《三朝北盟会编·卷9》),让宋军前期的推进相当顺利。

九月二十二日,宋军在辽朝知易州高凤的内应下取得易州;次日,辽朝常胜军将领兼涿州留守郭药师囚禁刺史萧庆余,并遣团练使赵鹤寿率精兵八千、铁骑五百,献上一州四县之地。

九月二十六日,童贯令杨可世与东路军统制刘光世合军兵,共同前往易州安抚民众,其后赴涿州与大军相会,受刘延庆指挥。然而,刘延庆与杨可世“素有隙忌”,二人“互争高下,气相尚不服,叱咄军中,张有异论”(《三朝北盟会编·卷10》)。

九月二十九日,刘光世到达易州南部的古燕城,与辽兵发生遭遇战,并将其击溃。十月一日,宋军收编了易州的防军,“所管三十余处,连乡兵五十余万,悉应王师,以常胜军八千、易州义兵五千,并隶刘延庆前军为乡导,仍自涿州屯泊于雄州”(《三朝北盟会编·卷10》)。

河北兵不行,换西军仍惨败,燕京之战宋军在金军面前丢了多大脸?

至此时,宋军部队的主要构成愈加复杂。四月北征时,虽然启用了西军将领种师道,但所率兵马却是河北方面军。而此次宋徽宗则“委刘延庆都统陕西大兵”(《三朝北盟会编·卷10》),这意味着本次作战的部队是由西军、河北军以及部分归降部队所组成的混合军队“无虑五十万”,宋人甚至自满“自古出师之盛,未有甚于此”(《三朝北盟会编·卷10》)。然而这样一支混合部队,看似人数众多,但却深含隐患。

关键词:刘光世,河北,童贯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