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汉武帝的禁卫羽林军,是汉匈战争烈士孤儿,还是大汉官员预备队?(2)

但这显然是将西汉与东汉的情况混淆了。要知,西汉羽林其实并非郎官,如《汉书-甘延寿传》云:“少以良家子善骑射为羽林,投石拔距绝于等伦,尝超逾羽林亭楼,由是迁为郎。试弁,为期门。”此处甘延寿在已经进入羽林的基础上,因为特殊技能才迁为郎,可知,羽林士卒并非郎官。

用孙闻博《秦汉军制演变史稿》的结论来说就是“期门称郎,羽林不称郎.....能力出众的羽林,可迁为郎;进一步,则有望选拔为期门。”另外《汉书-武五子传》也提到,“又将军都郎羽林”。按都为检阅,郎与羽林并题,也说明羽林非郎。

汉武帝的禁卫羽林军,是汉匈战争烈士孤儿,还是大汉官员预备队?

综上,我们可以明确地说,西汉时代,羽林与郎是两码事,如前文所说,称羽林郎实是将两汉情况混淆。实际上,到东汉时期,东汉朝廷在保留羽林番号的情况下,将原有羽林骑拆分为羽林左右骑,由羽林左右监统领。并另外设置了羽林郎,由羽林中郎将统领。这就形成了两支部队,一支为羽林骑兵,一支为羽林郎官。

然后,另一个问题,即羽林的构成。有观点认为,羽林是汉匈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子弟,因此又号“羽林孤儿”。而由前引《汉书-百官公卿表》可知,所谓选取烈士子弟编入羽林骑的行为,是在更名羽林骑之后的。即原文强调的“又取”。

所谓烈士子弟,只是对原有建章营骑人员的一种补充。且这种补充并非唯一。按前引《甘延寿传》中,甘延寿即以良家子身份被选入羽林。另外还有赵充国,同样是以六郡良家子身份选入。再按《汉书-地理志》:“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即彼时羽林士卒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六郡良家子。

到东汉时代,羽林的人员选拔方式又更加多元化,《汉官仪》称:“光武中兴,以征伐之士劳苦者为之,故曰羽林士。”这里是选征伐之士劳苦者。同书又言:“其后简取五营高才,别为左右监,监羽林左右骑,父死子继。”孙闻博先生将此总结为北军五营简选,并采取父死子继的方式,带有世兵性质。

汉武帝的禁卫羽林军,是汉匈战争烈士孤儿,还是大汉官员预备队?

另外,东汉还有以战功补为羽林的案例,见《后汉书-耿弇传》。此处羽林或指地位较高的羽林郎。到东汉后期,羽林直接成为可花钱购买的职位,不过这属于特殊情况,此不赘述。

总的来说,羽林的构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西汉时期,羽林骑以原有建章营骑为基础,后续补入了从军死事之子孙,即所谓“羽林孤儿”,以及六郡良家子子弟。

至东汉,羽林士为征伐之士苦老者,即元从。羽林左右骑则由五营中选拔出的高才组成。另外有以军功补为羽林者。所以,所谓羽林骑全是烈士子弟组成,当是忽视了羽林的多种选拔方式。

第三点,羽林的统属问题,即羽林归谁统领的问题。先说西汉,若直接看《百官公卿表》中“(光禄勋)又期门、羽林皆属焉。”的记载,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羽林归光禄勋统领。

其实,羽林只是名属于光禄勋,其本身一直较为独立,单独设有骑监监护,而在实际操作中,羽林骑往往也不归光禄勋统领。比如,霍光废昌邑王时,车骑将军张安世即率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语见《霍光传》。

另外,也多有中郎将统辖羽林的例子,如任胜、赵卬。光禄勋在当时的情况,按《汉魏制度丛考》所言,其实是“变成一个高高在上有职无权的官员”即只作为一个名誉上的虚官。

汉武帝的禁卫羽林军,是汉匈战争烈士孤儿,还是大汉官员预备队?

▲今人复原汉代骑兵形象

关键词:汉武帝,汉朝,东汉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