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欧洲人均铁罐头,中国兵缺乏防护?古代中西军队谁才是铠甲大户(2)

法兰克加洛林王朝时期,骑士才以一种军功阶层的身份出现,由于生产力落后,当时的欧洲军队中,只有相对富裕的骑士才能承担起一整套武器铠甲的昂贵费用。举个例子,按照《骑士与风炉》的记载,8、9世纪的法兰克骑士,上战场前需要为自己准备头盔、铠甲、战马、护手、护腿、长枪、盾牌、长剑等多装备,其中枪和盾的价格最低,合计2枚索利达斯金币(1法兰克索利达斯金币,为4.8~5克黄金,相当于40枚第纳尔银币,1第纳尔大约是1克白银),而铠甲(不含护手、护腿、头盔)就要12枚金币。

如果再加上护手、护腿、头盔这些配件,价格还要翻一番。当时金币的购买力可不低,1枚金币就能换取2000公升的小麦,2枚金币就可以买1头公牛了。对于那些连吃穿都成问题的平民而言,24枚索利达斯金币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欧洲人均铁罐头,中国兵缺乏防护?古代中西军队谁才是铠甲大户

反观中国古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虽然网络上很早就有“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的调侃,但实际上,在我国古代,铠甲的价格并不像欧洲那样突破天际。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军阀混战,生产力遭到破坏,各势力更倾向于武装亲信精锐骑兵,配合炮灰仆从军作战,而当政权统治相对稳定后,无论是北周还是后来的隋、唐,都不约而同的以广大自耕农为兵源补充军队。

事实上,从北周到隋唐,广为人知的府兵在装备和训练的精锐度上略有下降,但从西魏宇文泰时的以六镇兵卒为主,到隋时的“夏人半为兵”,府兵的数量却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按照《玉海》的记载,西魏外府兵“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兵仗、衣驮、牛驴及糗粮旨蓄六家共备”。六家人共同承担一位府兵包括铠甲在内的后勤,从这一点也能看出,铠甲在当时即使不能说是什么便宜物件,至少也算是常见物。

欧洲人均铁罐头,中国兵缺乏防护?古代中西军队谁才是铠甲大户

与中世纪欧洲骑士多穿戴锁子甲不同,我国自战汉时代开始,铁札甲就是最主流的铠甲护具。到了手工业更加发达的宋代,札甲的价格就更加亲民了(当然,也仅仅只是价格上的亲民,想买还是得考虑一下官府的铁拳)。

以南宋时期的物价计算,按照《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说法,“凡全装甲一副费钱三万八千二百”。北宋兵书《武经总要》的插图中一共绘制了5种制式铠甲,除了最后一领装饰华丽、防护力较弱,明显有仪仗甲性质的铠甲外,其余4领铠甲皆是典型的实战用中式札甲,主要由披膊、吊腿、身甲、兜鍪和顿项等部分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全装甲并不能直接与铠甲画等号,《翠微先生北征录》记载:“马军甲身所以独用左掩。步人则直身行立,短则露足;马军则曲膝蹲坐,长则绾绊。马军甲裙所以独用过膝三寸。步人则甲身腰圈、吊腿连成一片,名曰全装,而易为披带;马军则吊腿、拖泥遴作二段,名曰摘吊,而便于去取。”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全装甲”是专门为“直身行立”的步兵所装备的铠甲。

欧洲人均铁罐头,中国兵缺乏防护?古代中西军队谁才是铠甲大户

和全装甲的价格相比,同时期的马铠价格并不显得多突出,按照时任神武右军都统制的张俊的说法,“马甲一副费钱四十千一百”。宋徽宗时期,一头牛的价格为十贯左右,也就是说,不到四头牛就可以换来一副包含披膊、吊腿、身甲和兜鍪顿项在内的全装甲。而即使是马铠这种专门为保护战马的重骑兵专属装备,价格也不过比四头牛稍微多一点。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