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曾国藩收拾三位封疆大吏,先害死一个再废掉一个,收拾第三个最牛(2)

曾国藩上位后,正带着仇恨想收拾王有龄,结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会便来了。

咸丰十一年下半年,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再次围攻杭州,王有龄上书朝廷,苦苦哀求曾国藩能出兵救援。

此时的曾国藩的确有救援之兵,李续宜、曾国荃、鲍超都可驰援,但越是这样,曾国藩越是按兵不动,袖手旁观,静待最佳时机,拿捏最佳火候。

等时机火候一到,曾国藩随即上书朝廷,左宗棠可以率军救援杭州。

朝廷闻讯大喜,王有龄也以为杭州有救了,岂不知,曾国藩的话只说了一半。

造出左宗棠已率军驰援的声势后,曾国藩密奏朝廷,王有龄劣迹斑斑,无力守城,为名正言顺,请朝廷授左宗棠浙江巡抚一职。

选这个时候为左宗棠要官,曾国藩的火候拿捏可谓是恰达好处,相当于用杭州城预支了朝廷一张支票。在朝廷看来,用一张预支支票换杭州城安危,自然无话可说。

况且,预支的支票将来还可以找理由废止。

曾国藩老辣就老辣在这里,他先是利用朝廷的预支心理,用完马上开始对付这种心理。

据说,正逢单飞的左宗棠起初并没有看出其中的深意,因立功心切,他大有即刻率军援杀过去的架势。

曾国藩拦住他说,老兄,等等不迟。现在你杀过去,救下杭州城,浙江巡抚可能不是你的,救不下更不可能是你的。

只有王有龄城破身亡,浙江巡抚才是你的。

听了这番话,左宗棠随即勒住马头,听曾国藩的,先看好戏,再出手。

如此,王有龄惨死再无任何悬念。

值得一说的说,搞死王有龄后,曾国藩没有“小人更进一步”,在论及王有龄恤典时,他没有踏尸打脸,而是主张劣是劣,忠是忠,有忠义之举朝廷当然要赐予恤典。

仅此一点,以小人手段捅刀,以君子面貌善后,他便比何桂清、王有龄高明了许多。

曾国藩收拾三位封疆大吏,先害死一个再废掉一个,收拾第三个最牛

王有龄干掉后,接下来就该轮到江苏了。

收拾江苏巡抚薛焕,曾国藩依旧是择机而动,趁势落子。

咸丰十一年十月,太平军突然开始围攻上海,上海官绅代表抵达安庆向曾国藩乞援。

几番算盘打下来后,曾国藩决定派李鸿章创建淮军援进上海。

因为上海的战略意义重大,这一回曾国藩未耍什么伎俩,而是直接趁势炮轰。

在李鸿章进援上海之际,曾国藩上书朝廷,要求撤下薛焕,以“劲气内敛,才大心细”的李鸿章接替。

至于撤换薛焕的理由?

曾国藩的矛头很尖锐,也很具体,他详细列举了薛焕腐败无能的种种劣迹,最后得出此人不能胜此重任的结论。

这一回,朝廷直接买单,李鸿章到上海后仅仅过了十七天,朝廷即任命李鸿章署理江苏巡抚。

曾国藩收拾三位封疆大吏,先害死一个再废掉一个,收拾第三个最牛

收拾完王有龄、薛焕,换是心慈手软或者容易被权势麻痹的人,很容易放过已成落水狗的何桂清。

自江南大营溃败,何桂清弃常州城逃往上海后,此人表面上在苟延残喘,实际上一直为保命、保存残存势力在拼命地钻营。

他究竟是怎么钻营的呢?

何桂清是巧言如簧,善搞关系之徒,利用在江浙的残余党羽,他想钻营出这样一种混淆黑白的假象,他之所以弃城,不是为了逃跑,而是为了保存力量,确保朝廷饷源重地。

毫无疑问,如果此人把这假象搞成,非但死不了,日后还有可能东山再起。

所幸,曾国藩有狠人的一面,面对这种操过同一棋盘的昔日对手,他的想法很坚决,也很智慧,必须置对方于死地,斩草除根。

之所以说曾国藩很智慧,那是因为他有杀心而不盲动,没把关键党羽王有龄、薛焕清除掉,绝不轻易出手。

而一旦将这俩关键党羽清除掉,废了他编织假象的关系网,曾国藩立即问恭亲王奕訢索要来了朝廷拿问的命令,然后和上海租界巡捕房洽谈,逮捕了藏在租界的何桂清,解往北京。

可即便这样,凭借多年在京城经营出的势力网,何桂清还是有翻盘的机会。

保何一党想怎么运作呢?

极力避免斩立决,然后一步步开脱减罪。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曾国藩出招了。

比起前面或阴或明的手段,这最后一手,曾国藩太牛了。

他一步登峰,来了个道德杀人。

他上书朝廷:”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宜以僚属之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定罪状,不必以公禀之有无为权衡。“

一个以城守为大节,以心迹定罪状,何桂清此前所有钻营顿时化为乌有,死得妥妥的!

什么是杀人诛心?

这才是最正宗的。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