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从罗马军团到骑士团:擅长方阵步兵的欧洲人,为何突然骑兵专精?(3)

对于日耳曼人而言,他们显然更愿意通过血水而非汗水获得财物和地位。这种风气甚至可以从语言学中得到印证。日耳曼语中自由民又可以被翻译为“扈从”(buccellarii)。起先,人们以为这一词汇起源于战争,但最终发现其词根竟然源于“面包、条块(bucella)”。罗马人有时也会用这个词语专门指代日耳曼雇佣兵。

事实上,在日耳曼族群中,除了社会底层的奴隶、农奴,以及地位在扈从之上的长老、酋长乃至国王外,任何一个适龄的日耳曼男青年,都可以被称之为扈从。可以说,全民皆兵正是日耳曼族裔的特征之一。

从罗马军团到骑士团:擅长方阵步兵的欧洲人,为何突然骑兵专精?

对军事战争的重视还体现在日耳曼民族的方方面面。在哥特人建立的王国中,国王目不识丁者屡见不鲜。素以贤明著称的东哥特狄奥多里克国王(不是战死于沙隆会战的那位),不仅本人是个“文盲”,甚至还因为外孙的教育问题训斥了自己的女儿,原因是她竟然让未来国君去读书习字。

不过,这种对于知识的成见,终归因为哥特王国的日趋稳定而消解。当哥特人在色雷斯地区安定下来后,原先“全民皆兵”的习惯就开始显得不合时宜。无论是哥特人还是法兰克人,在政权建立后,都没有选择继续维系庞大的氏族武装。

在获得更加肥沃的土地后,哥特人将原先的氏族百户细分为“十户”。和原先的百户制度不同,这些十户们组成了更小的社会单元。这可不是简单地“逐级管理”,它的影响极其深远:当聚居特性消失后,日耳曼战士们以氏族为纽带的凝聚力和配合度也一同消失了。

从罗马军团到骑士团:擅长方阵步兵的欧洲人,为何突然骑兵专精?

虽然氏族纽带消失,但日耳曼人在表面上依旧保持着所谓的“全民皆兵”的特性。在诸如《尤里克法典》的日耳曼法典中,王国的全体臣民依旧有着响应国王征召抵抗外敌的责任。可实际上,原先被称为“扈从”的自由民群体,却已经不大可能维持原有的军事素养了,分得土地之后的日耳曼人与其说是战士,不如说是农夫。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曾援引了查理曼大帝时期制定的数条敕令,如《米诺拉敕令》《亚琛敕令》以及《博洛尼亚敕令》等文件,认为当时的法兰克王国内,包括日耳曼人和原先的罗马人在内多个民族的自由民,都需要响应征召。

按照分得土地的多寡出兵出粮,举个例子,拥有4海得(日耳曼土地面积单位,据传一块兽皮切成条后所能围绕的土地为一海得)以上土地的人,要亲自上战场。而两个只有两海得土地的人,则出一人作战,另一人需要承担大部分的辎重、装备费用。至于只有1海得甚至半个海得的自由民,则数家凑足4海得后,选一人从军,其余人负责费用。

从罗马军团到骑士团:擅长方阵步兵的欧洲人,为何突然骑兵专精?

按照这种标准,当时的法兰克王国除了由公爵、伯爵征召的精锐家臣部队外,还可以动员一支数量极其可观的步兵部队。但实际上这种推理可能并不正确。德国战略思想家汉斯·德尔布吕克对于查理曼大帝这几条敕令的可行性,有过一段精彩的分析。

关键词:罗马,欧洲,尤利安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