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汉朝骑兵装备与战术:在马镫出现前,中国人如何发展出冲阵突骑?(4)

同时软马鞍以动物毛发或芦苇、蒲草等作为填充内容物,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疲惫或作战冲击力造成的风险,为西汉骑兵实现长途奔袭以及进行长兵的刺击创造了条件。

晁错在分析匈奴骑兵时曾提及“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而为了在马术与骑射弱于对手的情况下取胜,就必须发挥农耕王朝的优势。西汉前期在战略上对匈奴采取守势,战术一般是车骑混编,或与步兵协同作战。

例如汉高帝刘邦北击匈奴被围白登之前,曾派遣车骑混编部队击破匈奴。“孝文十四年以中尉周舍为将军,发车千乘、十万骑,军长安旁”,骑就辅助车共同担任防卫任务,而并非是骑兵独立出击。不过在当时限于马匹数量,这样的车骑混编的建制规模估计不大。

文帝时,面对汉初马匹不足的情况,曾“修马复令以补缺”,意在通过鼓励民间养马的方式来增加马的数量。景帝时,“始造苑马以广用”,在文帝时期的基础上继续增马匹的数量。

根据《汉官仪》的记载,到了大约武帝中期以后,养马规模已经达到了“牧师诸菀三十六所,分置北边,西边,分养马三十万头”。这说明文景时期的马政到了武帝时期已开花结果。战马的数量充足,也为骑兵的发展与地位提高创造了条件。

武帝时期,面对匈奴不分四季的长期侵逼,西汉朝廷对外改变了过去和亲开市的姑息政策,将原本依托于边地长城、烽燧的防御性战略,转变为了主动的逐次对匈奴展开大规模的惩戒性讨伐。

▲山东嘉祥宋山祠堂侧壁的胡汉交战、戏蛇画像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