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5000年前的古人如何防洪?

2022-07-29 15:23:00華西都市報

“這道山體看上去是自然形成的,其實有人工堆築部分,左右兩邊是自然的山頭,中間一段是人工堆築的水壩。這就是5000年前良渚先民興建的水壩。”

胡俊超是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的一名良渚文化社教專員。從7月6日第三個“杭州良渚日”起,他和同事們有了一項新工作,在開放不久的老虎嶺遺址公園,向觀眾講解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的秘密。

良渚古城遺址老虎嶺遺址公園。

良渚古城遺址老虎嶺遺址公園。

良渚古城外圍水壩的關鍵部位以“草裹泥”工藝堆壘加固。(黑色細條為草碳化後的痕跡)

良渚古城外圍水壩的關鍵部位以“草裹泥”工藝堆壘加固。(黑色細條為草碳化後的痕跡)

我國最早的大型水利係統

良渚古城外圍水利係統位於古城西北方向,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大型水利係統。2016年,它入選“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019年,成功躋身世界文化遺產的良渚古城遺址,也包含了這座水利係統。

良渚古城外圍水利係統的影響範圍約100平方公裏,由穀口高壩、平原低壩和山前長堤等11條人工壩體,以及天然山體、溢洪道構成。係統可以攔蓄13平方公裏的水麵,總庫容量約4600萬立方米,分別是杭州西湖的1.5倍和4倍,具有防洪、灌溉、運輸等多種功能。而老虎嶺水壩是一座穀口高壩,它長140米、寬100米,橫臥在兩個山頭間最狹窄的位置。

開放的老虎嶺水壩遺址,是唯一一處向公眾展示良渚古城外圍水利係統剖麵結構的遺址點。它與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瑤山遺址公園共同構成了良渚古城世界遺產價值的完整展示體係。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