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砸2800億美元對華發動“芯片戰”,美國就能贏嗎?(2)

2022-08-13 13:58:45海外網

問題是,芯片是國際化產業,領先的都是跨國公司。不少外媒認為,《芯片法案》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跨國芯片企業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芯片市場。目前,台積電在中國大陸設有16納米和28納米芯片製造工廠,三星在西安有存儲芯片製造工廠,SK海力士、英特爾、美光等企業都在中國擁有芯片封裝和測試工廠。此外,不少7納米、5納米的高端芯片項目也正在謀篇布局。

法案生效後,如果這些企業繼續在中國擴建工廠,就可能失去美國巨額補貼,在與其他美國本土芯片企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甚至在產業鏈上下遊受到美方執法幹擾。

但如果企業真聽話,把產能轉向美國,又等於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中國龐大的市場機遇。畢竟這種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走的一直是“高研發投入-高市場應用-投入研發”的循環路徑。

台積電(圖源:網絡)

據BBC報道,法案簽署前,所有美國芯片製造商都收到了美商務部信函,要求不再向中國供應14納米或更先進芯片的製造設備。中國半導體智庫“芯謀研究”分析認為,《芯片法案》隻是“前菜”,組建“芯片四方聯盟”、拉攏日韓及中國台灣構建美國芯片“後院”,才是扼製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關鍵殺招。

讓一個產業成為地緣政治武器,顯然有悖經濟規律。

過去幾十年,芯片產業已高度全球化。一些先進芯片的生產需經曆蝕刻、擴散、封裝等1000多道工序,平均需要70多次跨境合作來完成。

去年,島叔到山東拜訪過一家“專精特新”企業。這家企業主要生產耐高溫石墨容器,用於半導體材料的製造和提純。企業負責人介紹,越是精密的產品,高溫鍛造時對容器受熱的均勻性要求就越高,經過多年鑽研,企業已成功製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高溫真空氣體高純化爐,取得了獨特市場優勢。

上一頁2/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