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卫青直捣龙城后,是怎么把匈奴逐出雁门北的?

卫青在龙城斩首七百,焚巢捣穴,军臣单于吃了这个闷亏,巢毁卵破,当然要报仇。

公元前129年,匈奴左部数千骑进入渔阳郡,边疆告急。

卫青直捣龙城后,是怎么把匈奴逐出雁门北的?

还记得韩安国吗,马邑之围后从御史大夫(三公之一,官职一品)谪为少府(九卿之一,官职二品)。卫尉(九卿之一,官职二品)李广免为庶人后,韩安国转授卫尉,这次拜为材官将军,领兵屯守渔阳郡。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二十八岁,卫子夫约二十六岁,卫青约二十五岁。卫子夫生下了皇长子刘据。卫子夫入宫十年,先生了卫长公主、石邑公主、诸邑公主三位公主,第四胎才生下皇子,而且刘据还是汉武帝第一个儿子。武帝龙颜大悦、喜不自胜,下诏立卫子夫为皇后。

张汤废了陈皇后,受益者是所有生下皇子的人,第一个生下皇子的卫子夫便是最大受益者。

刘据出生这年,匈奴军臣单于和左谷蠡王伊稚斜兵分两路,单于入雁门,伊稚斜入辽西、渔阳。汉军在雁门郡及周边几个郡都有重兵布防,军臣单于没占到大便宜。左谷蠡王伊稚斜率左地两万骑,杀辽西太守,攻入渔阳都。渔阳郡的韩安国仓皇出战,汉兵大败,被匈奴掠走了两千多百姓。

太守是封疆大吏,辽西太守被杀,朝野震动。汉朝史官竟将太守姓名隐藏,大概是觉得他没有资格载入史册。

武帝听说太守阵亡,韩安国吃败仗、丢百姓,急火攻心,令韩安国改屯右北平郡。右北平郡夹在渔阳郡和辽西郡之间,渔阳郡置一太守府和一都尉府,辽西郡置一太守府和两都尉府,右北平却只有一太守府,没有都尉府,兵力几乎是东北边郡最少的。右北平除了延绵的燕山山脉,人口稀少,武帝是要彻底弃用韩安国了。

韩安国自思昔日拜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马邑之围为护军将军统辖诸将,想不到如今年老,反而领兵在外,老境如此颓唐。皇帝宠信的卫青又屡立战功,韩安国闷闷不乐,数月后水土不服,第二年竟病呕血而死。

武帝得报,下诏命闲居在家的李广为右北平太守。烽火动大漠,兵压右北平。汉武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面对匈奴两路攻击,东北的渔阳、辽西,为何守得不如雁门牢固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双头管辖,即汉军与诸侯王争夺资源。燕王和代王虽然直属军队不多,但汉军在燕国和代国作战,粮草供应极度依赖本地,需要二王派遣大把民夫做后盾。

卫青直捣龙城后,是怎么把匈奴逐出雁门北的?

图-刘邦在世时的诸侯国

先来看燕国,大致是战国时是燕国的基本盘,有七个郡(国),52万户,约218万人。

第一任燕王臧荼是异姓王,兵败被杀。第二任燕王卢绾是刘邦一生最好的兄弟,刘邦死后没入匈奴。第三任燕王是刘邦最小的儿子刘建,吕后把刘建及其独子全杀了。第四任燕王是吕后的侄孙吕通,屁股没坐热就被周勃等人诛杀。第五任燕王是刘邦的远房堂弟刘泽,原本受封营陵侯。第六任燕王是刘泽之子刘嘉,第七任燕王是刘嘉之子刘定国。

刘定国不但横行燕国,还把一个女儿嫁给武帝的舅舅田蚡,田蚡做了十年的太尉和丞相,燕王的权势攀升到顶峰。不过田蚡已经去世两年,刘定国朝中无人,武帝早厌烦这个眼中钉。

卫青的门生中大夫主父偃,顺着武帝的想法,提出封国能除就除,不能除就拆的思路。他首先告发燕王刘定国,在其父尚未病逝前,就和后母通奸,并生下一子。刘定国还霸占弟弟的夫人,并威逼三个女儿侍寝,禽兽不如。

燕地战事不利,武帝遂下诏赐死刘定国,燕国除。而田蚡与刘定国之女所生的儿子田恬,袭爵武安侯仅三年,便因衣着不得体入宫而削爵。

再看代国,有云中、定襄、代郡、雁门、太原五郡,约38万户,159万人,除太原郡外其他四郡都处于对抗匈奴第一线。

卫青直捣龙城后,是怎么把匈奴逐出雁门北的?

图-代王刘恒时的代国

关键词:卫青,匈奴,卫子夫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