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一把西周青铜剑背后楚国秘史:楚公逆是谁?为何他的剑出现在山西(2)

一把西周青铜剑背后楚国秘史:楚公逆是谁?为何他的剑出现在山西

一把西周青铜剑背后楚国秘史:楚公逆是谁?为何他的剑出现在山西

短剑上的楚公逆铭文和宋代嘉鱼县以及北赵晋侯墓地M64出土“楚公逆”钟上的铭文类似,是指一位叫逆的楚国君主。

那这位楚公逆是谁呢?清末学者孙诒让根据咢与逆同从屰声,最先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考证楚公逆为楚君熊咢。结果凑巧的是,在1993年山西北赵晋侯墓地M64,又出土一组6件楚公逆编钟,于是证明宋代著录的楚公逆钟铭文不伪,外加由于北赵M64的年代明确为正好和熊咢年代接近,这就从考古学方面支持了楚公逆为熊咢的结论。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证据,学界普遍认同楚公逆钟是一件宣王时期的“标准器”。

这里说下熊咢(?—前791年):熊徇之子,周代楚国的第十三任君王(前800年—前791年在位)时间和周宣王在位时间(前828年-前782年)有重合,

但是凡是就怕但是,从类型学来看,一些学者根据楚公逆钟的器型纹样来看,不像周宣王时期的样式,而短剑出土的墓葬年代也早于周宣王时期。

如果根据新的年代数据来看,楚公逆的年代在孝、夷至厉王时期,而不是周宣王时期。根据《史记·楚世家》和《清华简·楚居》所记载,这一时期的楚国国君有熊亶、熊胜(酓樊)、熊杨(熊胜之弟,酓赐)、熊渠、熊挚、熊勇(六年,厉王奔彘),历时五代六王。

所以在器物的断代、研究新的推论基础上,结合古文音韵认为,楚公逆的身份应该是对应熊渠,年代早于公元前841年。

说到熊渠,这位楚国君主在位时大肆扩张,将楚国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核心地区,在此之前楚国主要活动在江汉平原边缘,并且在扩张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自号蛮夷。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他的这句我蛮夷也,也成了后来楚国君主发动战争的口头禅。

这个当初的楚国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西周建立时的楚国国力很弱、地位也不高。

在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中有这样一段镜头,楚国的国君去参加诸侯会盟,结果因为地位卑微被派去看守火堆,整个画面显示得特别无奈,让人感觉周人傲慢自大。那么这件事有记录吗?

一把西周青铜剑背后楚国秘史:楚公逆是谁?为何他的剑出现在山西

▲《楚国八百年》剧照

关键词:西周,山西,编钟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