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安禄山只有三镇兵马,何来底气反叛大唐?

#历史开讲#

大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河东、范阳和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起兵反叛,随后叛军一路南下,接连攻克汴梁和洛阳,兵锋直指长安。暂且不论安禄山与杨国忠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何种地步,战争毕竟是靠实力说话的,此时的唐朝共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共计十个藩镇,安禄山仅十占其三,为什么敢以一隅之地向大唐朝廷发起挑战呢?

安禄山只有三镇兵马,何来底气反叛大唐?

节度使这种极易导致尾大不掉的制度并非唐朝立国时确立,而是玄宗首创。

唐初实行府兵制,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装备给养均由个人负担,显然这样做的好处是军队不需要朝廷花钱供养,但相对应地国家要授予军户一定的田地。

安禄山只有三镇兵马,何来底气反叛大唐?

府兵制始于南北朝,成熟于隋末,终结于盛唐,《木兰辞》中描述的木兰从军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府兵出征前自购武器马匹的场景。这种兵役制度曾帮助太宗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活捉窦建德,为大唐立下不世功勋,也是太宗最为骄傲的一种体制,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均田制。一旦府兵失去田产,就丧失了从军打仗的物质基础,不仅养活不了家小,也无法为自身添置甲杖。

安禄山只有三镇兵马,何来底气反叛大唐?

随着唐朝日渐繁盛,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均田制遭到破坏之后,府兵制就失去了存在的环境。至天宝年间,面对无府兵可用的局面,朝廷不得不启用募兵制,也就是花钱招募职业军人打仗。接下来就出现一个问题,府兵制时期“兵士在田,将领在朝”,遇有战事朝廷才指派将军领兵,而募兵制则需要需要专门的将领进行管理,这些将领便是后来的节度使。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