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华文史 > 正文

赤壁之战曹操输得一点不冤:优势兵力错误部署,周瑜都不用借东风(4)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诗仙李白这首著名的《赤壁歌送别》,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火烧乌林的场景。

作为中国古代战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孙子兵法单独用一整篇来详细分析火攻。

火攻战法多种多样,单论具体打击目标就有五种,分别是火人、火积、火辎、火库和火队。

其中火人就是通过火攻来直接打击敌方的作战人员,火积是烧毁敌方粮草,火辎是烧毁敌方武器辎重,火库是烧毁敌方囤积物资的仓库,火队则是烧毁敌方的重要交通线。

总地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打击敌军,二是通过火攻间接虚弱敌方的战斗力。

这两种选择都是可以的,比如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就是火人,官渡之战是火积和火库,而陈仓之战中郝昭用火箭破坏蜀军攻城器械则属于火辎。

然而火攻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起的,放火容易,但让大火为己所用就不容易了。

发起火攻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要选择气候干燥且有风的时节。所谓地利,则是要占据上风的位置。而人和则是指要提前准备好发动火攻的器材,并有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具体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火攻发动的条件。

不过以火助战虽然可以事半功倍,但仍需慎之又慎。大火一起难以轻易扑灭,正如战端一起难以卒解。火势失去控制可能误伤本方部队,战争失去控制更是会两败俱伤。因此要“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孙子以火喻战,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他慎战的思想。

具体到赤壁之战,联军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全,完全吻合兵法中所描述的条件,最后大获全胜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当时情况虽然对孙刘联军有利,但却只是暂时的。随着战局的深入,不仅曹军面临很大的后勤压力,联军也不例外。

夏口虽然是联军的后方大本营,但这里在过去九年中经历了四次大战,早已民生凋敝。根据甘宁的描述,黄祖为了抵御东吴的进攻在当地横征暴敛,导致江夏钱粮物资消耗殆尽。

因此,夏口的物资储备远不如几乎未经战火摧残的江陵,不足以维持长期战争,必须要依靠江东本土的支援。

这样一来,就导致联军的补给线要比曹军更长,他们面临的后勤压力并不比曹操要小。

另一方面,目前曹军确实为疫病所拖累,战力锐减,但是到了第二年春天,情况或许就会好转,届时曹军的兵力优势就能得以体现。继续拖下去,难免会产生变数,因此速战速决是必要的。

而针对这一现状,黄盖首次提出了火攻的构想。

黄盖虽然出身贫寒,但他自幼熟读兵书,自然对火攻战法不陌生。而且他发现曹军将舰船首尾相接,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也降低了机动性,这也是发起火攻的一大有利因素。

这一点和周瑜不谋而合,因为火攻正是周瑜所熟悉的,建安四年(199年)他跟随孙策西征江夏,在那次战斗中东吴军队就成功发动过一次火攻。

目前正处深冬,是一年中气候最干燥的时候,而东吴军队有丰富的经验,发起火攻的物资也有储备,唯一的变数就是风向了。

火攻具体实施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内发,一种是外发。

内发需要细作混入敌营,在敌军内部点火制造混乱,这种方式受风向影响较小。而外发就不同了,这要求必须在上风方向点火,否则难以对敌军造成什么损害。

联军的驻地陆口位于乌林东南方,因此发动火攻必须要有东南风。而现实中又不可能去借东风,这一点如何解决呢?

赤壁之战曹操输得一点不冤:优势兵力错误部署,周瑜都不用借东风

其实周瑜对此毫不担心,因为荆州在冬天是有可能会起东南风的,九年前和黄祖的那次战斗中,东吴军队就是依靠东南风发起火攻的,巧的是,当年也是一样的寒冬腊月。因此周瑜通过这一点积累到了相关的气象知识。

于是,周瑜开始为火攻进行积极的准备,他下令在数十艘艨艟斗舰内装满柴草,灌入膏油,外面用帷幕包裹好,上面插上牙旗,又预备了一些轻便快捷的走舸,分别系在大船后面。

对于有丰富火攻经验的东吴军队来说,这简直轻车熟路,而这也是孙子兵法中所提到的“烟火必素具”。

然而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行火必有因”。也就是说,只具备实施火攻的客观条件是不够的,还必须能成功完成放火这一动作。

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直接冲过去点火必然会被敌军阻拦,何况双方还隔着大江。

对此周瑜的解决方案是命黄盖前去诈降,从而得到顺利接近曹军并放火的机会。

为此,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虽深受孙氏厚恩,然而以江东六郡对抗中原百万雄师无异以卵击石。倘若我为您效力,击破周瑜鲁肃等不自量力之辈必如摧枯拉朽。”

曹操收到信后,为了确认实情,跟送信的使者询问了很久,最后虽然嘴上还是有些怀疑,但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他应该还是相信了。

赤壁之战曹操输得一点不冤:优势兵力错误部署,周瑜都不用借东风

东吴的诈降之计之所以能够成功骗过曹操,有两大原因。

其一是黄盖的信件准确把握了曹操骄矜的心态,其二则是这类情况之前曾经有过先例。当初官渡之战时正是许攸来降,献上了袭击乌巢之策,最后才大获全胜,如今黄盖请降有什么奇怪的呢?

上了这个恶当,让曹操始终耿耿于怀,后来他在给孙子兵法作注时,就“行火必有因”这句话写道:“因奸人也。”可见其怨念之深。

没过多久,强劲的东南风就刮起来了,如今万事俱备,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

黄盖立刻出发,在途中将提前准备好的速度最快地走舸置于船队最前方,待行至江心,则升起风帆开始加速冲锋。

与此同时,黄盖举起火把,以此为讯号,让全体将校一同高呼:“我等来降了。”

听到江面上的呼声,曹军将士不疑有诈,纷纷走出营帐来到江边驻足观望。

待黄盖船队来到距曹军水寨只剩二里多的位置时,突然点起火来,那十艘走舸快艇一马当先,如离弦的火箭一般扎进了曹军水寨。

风助火势,很快一发不可收拾,曹军战舰大部被焚毁,而大火又蔓延到了岸上。一时间烈焰冲天,曹军烧死溺死者不可胜数。

曹操一看大事不妙,在疫病和火攻的双重打击下,他无法继续坚持,于是只好下令撤退,临走之前为了不资敌,烧毁了其余所有未被破坏的舰船。

不过战斗却还没有结束,火攻只可辅助作战,最终还得靠军队上阵厮杀,周瑜率轻锐士卒紧跟在黄盖之后,见曹军陷入混乱,立即擂鼓进兵,杀向敌阵。

然而,功臣黄盖却差一点乐极生悲。他正杀得兴起,不想被一支冷箭射中,落入冰冷的江水中,所幸被左右救起,才捡回一条命。

此战刘备全程参与,年近半百的他憋屈了半辈子,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联军一路紧追不舍。

而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曹操的撤退路线究竟是哪一条。

按照《山阳公载记》的记载,曹操走的是华容道,通过陆路返回江陵。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

而按照郭嘉传的记载,曹操似乎是原路返回的,在途中的巴丘烧掉船只。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赤壁之战曹操输得一点不冤:优势兵力错误部署,周瑜都不用借东风

我认为如果觉得这两种记载有矛盾,则是曲解了郭嘉传的正确含义。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