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1420年的那个冬天 姗姗来迟的紫禁城揭开了面纱(6)

如今如梭的游人光临万春亭,几乎没有人注意,这座人工假山的底下就是元朝皇帝寝宫延春阁。明朝皇帝用一座废料山丘,正正方方地压在前朝皇帝的床榻之上,镇伏敌人。万岁山又有“镇山”之称。那么,除了延春阁,元朝宫殿的旧址大致在哪儿呢?在如今的慈宁宫花园地下,曾考古发现元朝皇宫的部分遗址;1964年中科院考古所在紫禁城文华殿和武英殿勘探取土,证明文华殿、武英殿的东西平行线应该是元皇宫的金水河。紫禁城较元皇宫北缩近400米,南扩近500米,东西宫墙位置基本相同,总体面积略有增加。元皇宫南大门崇天门大致在紫禁城太和殿位置,北门厚载门在今景山公园少年宫南侧。

文字难以描绘建造者的辛劳,后人也难以想象工程量之大。直接建造紫禁城的是二三十万征发的民工和卫所官兵,如果算上周边参与者,紫禁城建设队伍总人数当超过百万。史载“以百万之众,终岁在官供役”。原始建材运抵京城后,皇城内外还建造了五座二次加工的工厂,采用场外加工的办法减轻紫禁城的压力。这五大厂分别是神木厂、大木厂、台基厂、墨窑厂和琉璃厂,持续向紫禁城输送半成品。它们的身影至今还留在北京城。

“香山帮”苏州匠人,

是修缮明清两朝紫禁城的主力

紫禁城的设计师是谁呢?这是围绕在紫禁城身上的诸多问题中的一个。宋礼、陈珪等人是奉命指挥修造紫禁城的朝廷命官,不是设计师,更不是一线建造者。有人提及紫禁城是太监阮安设计的。阮安来自交趾(今属越南),永乐初年选为阉童。他聪明能干,对中国传统营造法式有研究,有巧思,营建北京城时奉命设计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史载,阮安“目量意营,悉中规制,工部奉行而已”,他受蛐蛐笼启发设计紫禁城角楼的故事是许多紫禁城建造故事中的常见版本。阮安对紫禁城设计贡献良多,但紫禁城的宏观布局并非他一人之力所能够设计的,还要受到朱棣个人意志和中国皇权礼制的深刻影响。阮安对具体宫殿的设计,也是汲取了传统营造法式的养分。阮安的贡献,集中在微观层面。

关键词:紫禁城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