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正文

血战上甘岭的虎将秦基伟

原标题:血战上甘岭的虎将秦基伟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一仗举世瞩目,美军盯上上甘岭,其实是盯上了上甘岭身后的五圣山——中部战场最高的制高点。秦基伟指挥的志愿军第15军生死搏杀整整43天,打退敌军进攻900多次,最终赢得伟大胜利。秦基伟一战成名。

未雨绸缪的战略运筹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首因是正确的战略预判。10月13日,战斗的前一天,秦基伟认为敌人可能会选择我不注意的方向突然攻击,这种情况必须警惕和准备。

按照常规战略判断,美韩军向西方山进攻、夺取平康平原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志愿军在此部署了精锐力量。然而,对手却先选易守难攻的五圣山作为主攻方向,发动疯狂轰击。战斗第一天,就向两个仅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头,发射炮弹3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余枚,平均每平方公里倾泻炮弹和炸药达45吨。

令美军没有想到的是,秦基伟指挥西方山的44师按兵不动、侧面牵制,45师在上甘岭顽强抵抗、牢守阵地,最终彻底打破了美军声东击西的企图。秦基伟晚年接受采访时说道,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一只眼睛盯着五圣山,另一只眼睛一定瞪得老大窥视我的西方山”“只是我们在西方山死死按兵不动,范弗里特才悻悻作罢。如果我们因为上甘岭战事吃紧而动用西方山的44师,范弗里特很有可能回马一枪”。

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体现了秦基伟高超的指挥艺术。他不拘一格的创新思维,不断进行战略战术摸索、新装备技术研究、战法指挥创新,历练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决定了战场上的成功。“一意孤行”建设坑道。上甘岭战役能够坚持到最后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秦基伟力排众议修筑坑道工事,并摸索出了“打斜眼、少装药、紧填塞、放群炮、快排烟”等先进施工方法,改变了原先壕沟挖在山梁上的做法,挖山洞把兵藏在大山腹部。秦基伟曾在日记中写道:坑道战就是当敌人爬到我们的身体上时,我们却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钻进了敌人的心脏里打。面对6万多敌人、3000架飞机、170多辆坦克、300余门105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地面工事被全面摧毁的情况下,志愿军有效保存了有生力量,及时给予了回击。

关键词:上甘岭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