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擁有鮮卑血統的隋文帝,北擊突厥很有一套

2022-08-10 14:23:14國家人文曆史

突厥邊患是隋初很嚴重的國防問題。

北朝後期,柔然滅亡,突厥迅速崛起,“其地東自遼海以西,至西海萬裏;南自沙漠以北至北海,五六千裏皆屬焉”。

突厥他缽可汗坐擁強兵,與周齊成鼎足之勢,周齊兩國連年互毆,為爭取突厥的支持,爭相向突厥示好。北周不僅與之和親,還年年贈送數以萬計的錦緞。他缽可汗得意洋洋地說:“周齊兩國如同兩個兒子,隻要他們孝順,就不愁沒東西享用。”北周滅齊後,原本奉行與周聯盟政策的他缽可汗驟然翻臉,支持北齊餘孽高寶寧,在北齊滅亡的當年,便數道入塞,侵擾中原。

影視劇中,北周武帝宇文邕迎娶突厥公主。來源/電視劇《獨孤天下》截圖

影視劇中,北周武帝宇文邕迎娶突厥公主。來源/電視劇《獨孤天下》截圖

隋朝建國後,突厥繼續對抗政策,新任沙缽略可汗態度十分強硬,開皇二年(582)就大舉入寇,號稱“控弦之士四十萬”,進攻方向自幽並至於河西,綿延數千裏。隋朝邊防主力主要屯守在幽並一帶,西北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郡縣慘遭襲擊,損失不小。

邊患凶猛,隋文帝卻似乎一點也不著急。從史傳中不難發現,隋文帝這幾年主要精力一直放在整合北周政治遺產、吸收北齊政治成果上,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展開對突厥的反擊準備。這與以往秦漢對付匈奴的政策畫風差異頗大,隋文帝對草原民族似乎並不當回事,他的底氣從哪來的呢?

隋文帝的出身和底氣

隋文帝焉能不當回事?武功鼎盛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北齊文襄帝高洋,都把柔然、突厥的威脅視作大患。山川不變,形勢豈能空為之變?隋文帝好從容不迫的底氣,有北魏以降鮮卑人對付柔然、突厥的一整套經驗作支持。隋文帝的血液中,流淌著來自塞上少數民族的野性與凶悍,對付種源相近的突厥,豈能一上來就亂了陣腳。

隋文帝楊堅之父出身代北。隋朝修宗譜把其祖上攀到漢朝名臣楊震一脈上,但他們也承認,自楊堅的七世祖楊鉉開始就已屈身仕於慕容燕,六世祖楊元壽則在北魏初年到六鎮之一的武川鎮出任司馬,此後子子孫孫定居於此。不管楊堅祖上是不是漢人血統,但生長於鮮卑人為主的代北六鎮,不可避免地從生理和文化上都雜入鮮卑成分。或許至少可以說,與北齊高氏一樣都屬於鮮卑化漢人。

影視劇中的楊堅。來源/電視劇《獨孤天下》截圖

影視劇中的楊堅。來源/電視劇《獨孤天下》截圖

北魏以降,中原王朝因為與漠北的柔然、突厥等部族種源相近,對付他們時已與秦漢魏晉王朝大異其趣,並不以全麵對抗、犁庭掃穴為總體目標。北魏太武帝時期發動過規模空前的北伐,其部隊以騎兵為主,威勢不亞於當年漢武帝擊匈奴。但北魏擊破柔然史上最傑出的大檀可汗後,並沒有再進一步抓獲大檀本人,而是“收其眾南還”。

史家將原因歸於北魏諸將擄掠柔然部眾,如餓鷹飽餐,不願再度深入大漠進行艱苦的遠征,實則深層次原因是拓跋鮮卑同出代北,了解草原部族的特點,軍事打擊再強大也不能徹底掃滅草原部落,假以時日終究會複起。所以殺不殺大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擊毀其部落聚居區,使其長時間內無法恢複元氣。

這一策略完整地遺傳至東西二魏和北周北齊,你不來攻我,我亦不攻你,但堅決不放草原部族過長城。楊堅代周建隋,有形的製度和無形的理念,基本都紹承周齊二國,對待突厥自然無須大驚小怪,隻要突厥不越過傳統控製線南下,就沒必要大起傾國之兵去討伐。隋文帝甚至沒把突厥當正經敵人看待,建國之後,立即下詔停止北周時代的和親和贈物政策。雖然沒有像北魏對柔然一樣賜人以蠕蠕之侮辱名號,但天朝上國的傲慢與偏見顯露無遺。沙缽略可汗之所以驟然興舉大兵南伐,隋文帝詔絕往來就是直接導火索。

那麼現在難題擺到案頭,突厥深入國境,不僅穿過傳統分界線,還深入到隋朝根本之地,隋文帝再好整以暇,也須解決燃眉之急,怎麼化解突厥的攻勢呢?

軍事上隋朝做得並不積極。沙缽略大軍在西北得手,連敗隋朝數路大軍,西北重鎮蘭州幾乎被突厥打破,隋文帝卻並沒有立即調大兵屯守帝國北疆。蓋因當時隋文帝奉行重南輕北政策,對付南陳是頭等大事,駐紮在南方的軍隊肯定不能往北調,但隻靠北方原有軍隊又不足以擊敗突厥軍。怎麼辦呢?隋文帝想出一條釜底抽薪之策。

離強合弱,釜底抽薪

隋文帝對鮮卑及諸胡的發展、壯大以及內部體製有感性認知。北周帝國有八柱國之說,其曆史源流來自當年宇文泰起家時,諸部鮮卑首領各帶本部兵馬加入宇文氏陣營,部落分野的痕跡到宇文泰去世前才勉強掃除幹淨。

影視劇中,“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嫁女,其餘人皆來慶祝。來源/電視劇《獨孤天下》截圖

影視劇中,“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嫁女,其餘人皆來慶祝。來源/電視劇《獨孤天下》截圖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