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徐霞客:如果一生隻能追尋一種意義,那就是旅行(2)

2022-08-04 11:06:19鳳凰網讀書

另一方麵,秉承“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的自我要求,他的旅行計劃性非常強,幾乎沒有過漫無目的的浪遊。而是“ 定方而往,如期而還 ”,往往春天出遊,短則十天有餘,長則三月。

除了遠赴北方的幾場長途旅行,他在江南地區也有很多場短期旅行,遊曆了太湖、珞珈山、天台山、雁宕山、廬山、黃山等等多個地方。

1624年,由於母親已經八十高齡,徐霞客打算停止出遊,侍奉母親。不過母親為了表示對他的支持,做出了驚人的舉動,和兒子一起旅遊。當然,他們的兩次旅行都限於徐霞客老家江蘇省內。

和母親的兩次旅行是母子二人的最後時光,第二年,母親去世,徐霞客守喪三年。

1628年,在守孝三年期滿後,徐霞客再次踏上征程。遊覽福建金鬥山、廣東羅浮山。1629年,他由運河北上,在河北遊覽盤山、碣石山等地。

1633年,他再次北上京師,遊覽五台山和衡山。遺憾的是,記錄這些行程的遊記大部分已經丟失了。現存的徐霞客遊記中,在1636年以前的內容,僅有全書的十分之一。

時間來到1636年,五十歲的徐霞客感到“ 老病將至,必難再遲 ”,決定開始他的“萬裏遐征”。

徐霞客:如果一生隻能追尋一種意義,那就是旅行

此時距離明朝覆滅,還有七年。距離徐霞客去世,還有五年。在這生命最後的五年裏,他從江蘇出發,遊覽南方數省,深入雲貴,探訪帝國西南邊疆。

這是徐霞客連續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碩的一次出遊,也是其一生中最後一次出遊。

在浙江金華,他登上山頂,看落日沉入衢江的江水之中,寫道:

夕陽已墜,皓魄繼暉,萬籟盡收,一碧如洗, 真是濯骨玉壺,覺我兩人形影俱異,回念下界碌碌,誰複知此清光!

夕陽已墜下山去,明月接著照耀大地,天地間萬籟俱寂,一碧如洗,我倆真像是用玉壺水洗滌了骨髓,覺得體態身影都不同了。回想人世間忙忙碌碌,誰又知道有如此的清光照耀呢!

在江西,徐霞客穿著布鞋在當地向導認為無法通行的吉安白鶴峰的山崖間攀援。

剛過完除夕,徐霞客第一次看到了南方瀑布被冰凍的壯觀景象:

時見崖上白幌如拖瀑布,怪其無飛動之勢,細玩之,俱僵凍成冰也。

次日一大早,白鶴峰雨停霧起,徐霞客醒來推門,看到大雪覆蓋著的千山碧玉如簪,一輪紅日噴薄而出。

徐霞客:如果一生隻能追尋一種意義,那就是旅行

在徐霞客感慨自然之壯闊的同時,整個國家正在滑向覆滅的邊緣。從北方到江南的大範圍饑荒,飛蝗遍野;李自成、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席卷河南湖北。

當徐霞客穿過江西,經由湘江抵達衡陽的時候,正是張獻忠的軍隊在湖北被官兵擊敗的時候。在他的身後是無數的潰兵和更多逃亡的流民。徐霞客的旅途沒有遭到戰亂的直接襲擾,但湘江兩岸的匪患,還是給了他致命一擊。

在《徐霞客遊記》中,對那群土匪的描述隻有寥寥幾筆:

群盜喊殺入舟,火炬刀劍交叢而下。

那是一群被饑餓折磨得失去理智的人,他們的刀刃不認識徐霞客,在船上胡亂地揮砍,木製的小舟不堪一擊,很快傾覆,徐霞客也跌進了江水。他在冬日寒冷的江水裏躲過了一劫,上岸後卻已經“身無寸絲”。

友人勸他回家,下次再來,但徐霞客心中應該清楚,沒有什麼下一次了,到了這個年紀,遇到這樣的風險,家人一定不會再讓他出門,所以 他“不欲變吾誌”,堅持繼續西遊,並說自己帶著鐵鍁,“何處不埋吾骨耶”。

他向著廣西繼續前進。那些今天被我們稱之為“桂林山水”的連綿山巒在召喚著他前去一探究竟。

他舉著火把深入那些從無人跡的喀斯特洞穴,研究其中的石灰岩融蝕現象。他把這些所見所聞所思寫入遊記,留下了中國最早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地理文獻。

徐霞客:如果一生隻能追尋一種意義,那就是旅行

1637年,徐霞客抵達貴州。在瘴氣彌漫的貴州丘嶺山林裏,他要披荊斬棘,與毒蟲和瘴氣對抗。在黃果樹瀑布下,他記錄下貴州民生、經濟的困苦——

上一頁2/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