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明清舟山群島的遷界與展複

2022-06-13 10:29:05明清史研究

謝湜|明清舟山群島的遷界與展複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春,浙江定海縣士民留葬縣令衣冠塚的事件引人矚目。定海縣是康熙二十五年舟山群島展複後設立的新縣。江陰人繆燧於康熙三十四年調任定海知縣,他多行善政,備受愛戴。康熙五十五年三月,黃灝等人得知繆燧病逝於寧波鎮海,組織了數百人去鎮海縣署阻截靈柩,並集合59人聯名上書,籲請留葬定海,聲勢浩大。寧波府、寧台道乃至浙江藩司、撫院均作批示,支持留葬以順民心。繆燧之子繆民垣則認為黃灝等人“用情過甚,不顧人子之安",堅持將其父遺骸送歸故裏,並馬上發喪。各方意見不一,後由定海儒學教諭錢廷禎、訓導程世凱從中調和,促成了“遺骸歸葬故裏,定海留葬衣冠”的折衷方案。繆公遺愛,士民情真,可歌可泣,隻是阻截靈柩、聯名上書的行為方式盡顯示威之勢,令官府承受不少壓力,以致一些官員在批複文書中略有微詞。

在留葬事件發生的十多年前,定海縣亦已聞名遐邇。早因康熙二十三年開海禁,次年設江、浙、閩、粵四海關,時舟山未展複,浙海關駐寧波,外來商船以寧波海口潮急,有所不便。舟山設縣八年後,始有移關舟山以便海舶之議。由於朝廷擔心寧波府城貿易受損,此議未獲批準。康熙三十七年,定海縣終於獲準設立“紅毛館”,成為寧波府城浙海關管轄下的重要口岸稅關,額設貨稅銀一萬兩,寧波府城之廛市則仍有貿易。康熙三十九年夏,先後有四艘“紅毛夾船”來到舟山貿易,船主分別稱作“未氏羅氏” 、 “未裏氏"、“廬咖唎” 和“飛立氏”,一時傳為盛事。此後商舶漸多,定海與寧波還一度因關稅利益產生過糾紛。浙海關以及舟山“紅毛館"設立的消息,也很快傳至西洋,1703年英國桑頓(Thornton)公司出版的航海地圖(圖1)已清楚標明了寧波和舟山的地名,並標示了舟山島的兵營、航路水深、附近各小島的名稱,甚至金塘島乃被貶官員居所等細節亦有所標注。

上一頁1/6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