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2022-04-15 14:31:43新京報

前不久,一本專於搜集婚姻文獻的新書《老畫報裏的婚戀故事》出版,從中可看到,上到文化名流,下到平民百姓,都在這件“終身大事”上展現出了眾生百態。在無法繞開婚戀的年代,再去看現代婚姻出現初期的故事,奇葩也好,驚豔也罷,都可以讓人思考。

72年前的今天,1950年4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簡稱《婚姻法》)通過審議,標誌著1949年以來第一部《婚姻法》誕生。《婚姻法》規定,“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製度”,“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

現代意義上的婚姻第一步從媒妁之言變為心動、表白,或介紹、相親。

對今天的人來說,在社交平台上脫單、相親乃至征婚都是一件比較平常的事情,而數字網絡的發展使我們增加了快速結識陌生人的可能性,單身者也可以通過興趣、外貌、地域、職業或性格等特征篩選“對象”。連時下最熱的MBTI(指一種人格測試),可能也會成為標記自身性格、打聽對方性格的方式。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胭脂扣》(1987)劇照。

而在現實生活中,相信單身多年的讀者朋友們被家長催著相親的次數也不少,但是在上世紀初,公開征婚還是個絕對的新鮮事物。因為公開征婚其實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傳統社會也有征婚,但一般麵向的隻是本地熟人社會,而不是向更大的、還未形成的陌生人社會公開)

由於民國時期處於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的交接點上,隨著征婚現象的普及,婚姻狀況衍生出了千奇百怪的姿態,自由戀愛與包辦婚姻共存、新式婚禮和“妻妾成群”並行。這些故事都通過畫報資料成為了民國社會風俗史的一部分。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老畫報裏的婚戀故事》,周利成編著,廣西師大出版社,2022年2月。本文資料參考自該書。

征婚新風潮:

“大男子主義”遺跡和奇葩廣告

對於上世紀初的國人來說,在過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浸染下,征婚啟事的出現無疑是個激進大膽的新事物。

最早大膽使用這一形式的文化名流,是蔡元培和章太炎,從這兩個人身上就能體現出民國時期新舊價值觀交替雜糅的特征。蔡元培的征婚啟事比較現代開放,對待女方的態度比較平等,要求女方識字、不得纏足,男方保證不會納妾,如果婚姻不和諧二人可以離婚,在現代觀念還沒有普及的二十世紀初,蔡元培的這些征婚要求可謂十分大膽激進。而章太炎的征婚啟事就“大男子主義”得多,他的征婚啟事發表在1912年北京的《順天時報》上,在地域上章太炎要求湖南湖北人最佳,北方女子不在考慮範圍之內,然後聲稱“人之娶妻當飯吃,我之娶妻當藥用”,要求女方不得沾染學堂裏那些平等自由糟粕價值觀,必須要有從夫之美德。

中國人是如何開始公開征婚的

關於章太炎征婚的報道文章。圖片來自《老畫報裏的婚戀故事》,下同(劇照除外)。

上一頁1/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