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出圈”的涇川,文物見證民族宗教交融史顯赫身世

2022-11-24 09:16:58中國民族宗教網

11月17日,2022中國足協杯第二輪比賽中,一支來自甘肅的“草根”縣級球隊——涇川文彙,爆冷淘汰了老牌職業球隊北京國安,一時間火上熱搜。從默默無聞到一戰成名,在涇川文彙的足球素養和拚搏精神之外,人們也開始關注這支縣級球隊和它背後低調而隱秘的小城——涇川。

涇川,因地處涇河川腹地而得名,如今的它作為一個位於甘肅東部、陝甘交界處的小縣城隱入了曆史的塵煙。但在千年之前,涇川已成為古文化孕育的搖籃,先秦典籍對此有多處記載。早在夏朝,涇川縣境屬雍州;商朝時期,縣境內建有阮國和共國等方國;周朝時的涇川則被置為北地郡。古稱涇州的這裏,更是地處絲綢之路北段的要衝。它東與甘肅寧縣及陝西長武縣交界,西接崇信和崆峒,南鄰靈台,北靠鎮原和西峰。從漢代開始,以涇州為中心的安定郡便成為許多朝代的郡治所在,自古以來是西出長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鎮,更是佛教東傳西去、僧侶往來雲集之區,於數千年間親曆了多民族的遷徙交融與貿易往來。

“出圈”的涇川,硬核文物見證民族宗教交融史的顯赫身世

涇川縣地圖。

涇川除了擁有百裏長廊的石窟群,成為佛教傳入中土的見證之外,還三次出土舍利且舍利數量冠中國,為全國獨有之史跡。石窟、古墓、碑刻……這些文物彰顯著涇川以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為代表的特色地域文化,更生動體現出這片土地上多民族相交相融、相親相惜的民間智慧和繁榮盛況。

石頭上鑿出的傳奇

沿著涇川境內涇河兩岸,512個石窟、5眼窟中石井所組成的百裏石窟長廊,是絲綢之路西出長安後現存最大的地上遺址,也是涇川和諧、富庶、文明的鏡子,照出整個絲綢之路曆史閃光的一麵。

“出圈”的涇川,硬核文物見證民族宗教交融史的顯赫身世

涇川縣石窟寺分布圖。

百裏石窟長廊,起於回山之上的王母宮石窟。回山拔地而起,涇河環其左,汭河環其右,王母宮則高居於山巔。中華民族是古之眾多民族融彙的結果,古部族多已不在,但其部族中的優秀人物卻以神人貢進廟堂,代代傳敬,留下中華民族尊重先人的習俗,西王母即是供人崇拜祭祀的神靈之一。《山海經》曾記載,古中國有神人,名西王母,“狀如人,豹尾虎齒,蓬發戴勝”。西王母可表達天帝之意,化育萬物,佑民生息。西漢武帝元封年間,西王母宮在涇川興建,成為中國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廟,後來經曆了多次重修。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王母宮石窟”,是北魏時期重新興建的佛教造像,也稱“大佛洞”。大佛洞高約11米,寬14米,深11米,為中心塔柱式建築。中心塔柱及洞窟各麵壁上,全為石刻造像及裝飾,有馱著寶塔的白象、千佛、力士、眾菩薩等形象,規模宏大,裝飾華麗。

“出圈”的涇川,硬核文物見證民族宗教交融史的顯赫身世

王母宮石窟全景。

上一頁1/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