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侯建川: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舞弄百萬兵 (2)

2022-06-22 11:25:54光明日報

有一天,侯建川去拜訪成立於清同治二年的孝義皮影戲班社“二義園”第七代傳人武海棠。他是當時唯一能用古老皮腔來表演完整皮影戲劇目的老藝人。武海棠住在一個破敗的土窯洞裏,他平生收藏的那些珍貴皮影放在一個破損的箱子裏,箱子上蒙著一層厚厚的塵土。武海棠說,他很多年不演皮影戲了,四個兒子也都不願意學皮影戲,因為靠它根本養活不了自己。

那淒涼的場景,讓侯建川心有戚戚焉。風光了800多年的家鄉文化瑰寶難道要從此消失嗎?曾活躍在鄉間為百姓帶來歡聲笑語的皮影戲難道在現代社會無立足之地嗎?侯建川心有不甘,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將孝義皮影戲傳承下去,於是拜武海棠為師,從最基礎的皮影操作學起。演員出身的他,很快喜歡上了皮影戲。從那時起,他從光彩的台前轉到了隻有光影的幕後。後來,侯建川說,他跟孝義皮影戲的緣分或許是冥冥中注定的。

孝義皮影戲一直是地方小劇種,文字資料非常少,老藝人們傳授技藝都是口耳相授。隨著老藝人的離世,很多劇目麵臨失傳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侯建川與時間賽跑,積極從老藝人口中挖掘整理劇本。他協助武海棠手抄整理出7本《封神演義》的戲。此外,他還帶領藝人們複排了本戲《鬧朝歌》、打台戲《大變化》《收五毒》《火焰山》《藥會圖》等劇目。2008年侯建川接班武海棠,成為國家級非遺孝義皮影戲第八代傳承人。

2006年,孝義皮影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中國皮影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如何在新的時代環境下讓皮影藝術重新煥發活力?在侯建川看來,作為非遺的皮影戲,要想跟上時代的腳步,必須登上時代的列車。

為此,侯建川將時代元素、現代故事融入皮影戲創作,推出一大批新劇目。比如,為雲岡石窟景區創作了《雲崗的故事》,為孝義市人民檢察院創作了《警鍾長鳴》,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創作了《母親之歌》,為弘揚紅船精神創作了《那年、那湖、那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侯建川第一時間主持創作出皮影戲《眾誌成城抗疫情》,用藝術為疫情中的人們送去溫暖和希望。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